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原文来自:www.ii77.com]


[原创文章:www.ii77.com]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西辽在西域和中亚的统治?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西辽是之前聊过在新地理环境下的延续,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都继承了先祖传统。同时,契丹人也恢复了旧时的草原作风,并且入乡随俗,采纳了很多内亚本地的文化传统与建筑工艺。


西辽的政治结构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一路西奔并最终建立起西辽的耶律大石


在政治制度上,耶律大石一面以东亚式的皇帝自居,自称天佑皇帝。然后对内亚的游牧民族自称为“古尔汗”,也就是汗中之汗。其源头无疑是古代伊朗式的万王之王。


契丹人在官方层面重视汉文化和汉字,官职名称都是汉文名字。大部分人继续信仰..,避免完全被当地人同化。但是辽国的南北面官体系,在中亚世界出现了新的变化,体现了更多的草原色彩。比如西迁之后的南面官,似乎出现了萎缩。见于史料记载的主要是契丹武将职位,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北面官。与南面官和..官僚直接有关的记载和文物则并不多见。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七河流域与巴尔喀什湖周边是西辽的核心地带


在都城方面,西辽首都其实更像辽国的四季行宫。比如都城虎思斡耳朵,在之前喀喇汗王朝的都城附近。但事实上该首都被分为了两部分。根据前往金国的喀喇汗人汇报,契丹人和..教徒是不住一起的。在所谓的虎思斡耳朵中,一部分是被契丹人叫做 “移习览”的..教徒,居住的巴拉沙衮。另一部分是城外的宫帐区,周长很大,需要骑行大半天才能绕玩一周。这才是契丹人的虎思斡耳朵!


之前的契丹皇族,一直保留着游猎和四季迁徙的传统。所以即使是国破家亡,天祚帝和耶律大石也能适应在大漠和草原中长途迁徙。西辽的都城模式,很显然是为了军事征战和统治的需要,回归了草原传统。到了西辽末年,由于屈出率的..迫害政策,巴拉沙衮的..居民甚至响应花拉子模的圣战号召,将西辽军队关在巴拉沙衮城外。西辽军猛攻16天才得以破城。可见西辽的统治机构位于..城市之外。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西辽皇族经常居住在巴拉沙衮 却从不进城驻扎


为了维持统治,西辽在中亚表现的更像一个草原帝国。这是因为契丹人在中亚的人口数量不占优势。1124年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召集十八部开会时,按照一家出一兵的比例,1万精兵对应的是18部的1万帐人家。1130年,大石西征到七河流域,得到了早前来到此地的16000帐契丹牧民的响应。加上携带来的汉儿和沿途收编的蒙古等族的牧民,大约共有4万户。到了政权稳定后的西辽仁宗时期,经过人口调查发现西辽皇帝的核心领地上,共有84500户契丹人和契丹化外族。


契丹人的家庭组织不同于..三代聚居的大家庭制。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一般是父子两代的小家庭。男子成人以后从父亲帐篷里分出, 另成一帐。每帐平均约为5 人,是负担兵役的最小单位。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由契丹父亲与..母亲组成的一户契丹家庭


按照这个比例,西辽皇帝依托的契丹人口大约为40万人。契丹的本民族武装,算上契丹化的牧民大约是8万人。算上西辽的汉军部队,总数也不会太多。因为人口有限,但又要统治广阔的疆土,所以西辽统治者吸取之前的亡国教训。注意保持本民族的游牧作风,以迁徙的方式保持战斗力,并防止同化于定居者之中。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百变” 于和伟的实力攻略

    图:于和伟表示,他想塑造的角色还有很多/ 王萍摄 近两年,演员于和伟迎来自己“最好的时代”,不仅担纲多部优秀影视剧主演,还接连荣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新锐榜“年度艺人

  2. 2 一个善念躲过了危险(深度好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

  3. 3 印度为何到现在都无法接受当年的失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继往开来”,也就是说只有正视过去,才能展望未来。所以对于过去的磨难和失败都应该坦然的面对,总结经验,然后才能再出发。这个对于国家更是如此,近

  4. 4 大汉系列丨泰山封禅礼 汉武三十年

    △泰山之巅 《庄子》言:“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故而,能够在有限的人生里做出一番功绩,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崇高的人生理想。 泰山封禅,亦是每个

  5. 5 【夜读】唐诗里的成都生活 | 神童郑谷残酷曲折求名路

    点击收听《唐诗里的成都生活》第十九期↑↑↑ 二月二日挑菜节(下) 郑谷自骑竹当马之年即颖悟绝伦,能作诗,亦能评诗,完全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神童。当时的著名诗人、诗论家

  6. 6 重新认识柯劭忞:除了二十四史,还有一部《新元史》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哦! 中国的修史传统源远流长,向来以史籍完备著称。俗语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其实,建国后整理出版了点校本二十五史,比二

  7. 7 【文化】陈寅恪心目中的“四大名著”是?不是你想的那4本

    身为一代文化大师,陈寅恪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而且对中国古典小说也有极为精到研究,且有他心目中的“四大名著”,只是这“四大名著”和一般大众认同

  8. 8 毛主席读书的10个特点

    毛主席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员、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徐中远以“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为主题首次在线上与广大网友交流,本文为演讲实录。作者 概括了毛主席读书的十

  9. 9 渔翁出了一上联,难倒苏轼和其后百年的文人,直到清朝才被对出!

    点击 " 品韵读味 " 免费订阅 对联, 又称楹联或对子,是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

  10. 10 赏橙黄橘绿

    露水寒、霜风降,草木黄落,去华敛实。满目望去,未尝尽是萧瑟,此时节里,最鲜明的颜色来自旧日吴中的橙黄橘绿。清人笔下“水黛青山里,橙黄橘绿时”,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了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