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云︱唐大郎“江南第一枝笔”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景云︱唐大郎“江南第一枝笔”称号是怎么来的

[原文来自:www.ii77.com]

1935年9月21日《申报》恩派亚大戏院广告 [好文分享:www.ii77.com]


编者按:2018年9月18日,是海派报人、“小报状元”唐大郎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们特此发表本文,以为纪念。



文︱刘景云



海派报人唐大郎(云旌)以“江南第一枝笔”名世,久已传为佳话。后辈友人沈毓刚、董乐山写回忆文章,不约而同将此头衔写入篇名。他的老友卢溢芳《上海滩忆旧录》一书,辟有专门章节记大郎的奇闻轶事,也题为“第一枝笔唐大郎”。而报社同事张林岚唤他“小报状元”,当亦缘乎此。


唐大郎自1933年成为职业报人,因其才华横溢,又胸无城府,言语滑稽,故交游綦广。朋友们都爱他、捧他。桑弧说:“我很喜欢同大郎谈话,他的话调里蕴藏着丰富的活力。有时我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态度来听他的说话以及审视他说话时的神貌,就常常引起一种舒适之感。”(《怀大郎》,《社会日报》1941年3月19日)柯灵也赞其“好处是通体透明,没有一点渣滓。高贵也罢,鄙陋也罢,他从不文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水晶肚皮’”(《再宽大一点》,《海报》1944年8月24日)。其中尤以戏剧家吴祖光所撰《我不能忘记的一个演员》(《大家》1947年第一期)堪称极致。


吴文着重描绘大郎最近一次客串扮演黄天霸的见闻,使广大读者充分领略唐大郎的独特风采和超高人气:“满坑满谷的观众大多是为唐大郎来的。他快出台之前,大家特别显得不耐烦,吹哨子,鼓掌,笑,喊,几乎要把场子闹翻;这时候他忽然出现,大家欢呼大叫有如疯狂。我没有叫,我被他征服了。”后面又说:“梅杨争艳,程谭竞响,而上林春色独占鳌头者乃江南第一枝笔唐大郎也,大郎岂非人杰哉。”将票友唐大郎与京剧名家梅兰芳、杨小楼、程砚秋、谭富英并举,把他捧上了天。


抛开熟人朋友的吹捧之词,翻阅收录众多海派文人作品及生平简史、措辞较为公允的《海派作家人物志》,开门第一章就写唐大郎,称他“在小型报发展的历史上”是“一枝生力军”,其“影响是巨大的,凭着他的才气与幽默,他的随笔与诗为读者深深倾倒,因此有‘江南第一枝笔’之目”,似显示此称号已获得圈内人的认可。


不过也有反例。陈定山《春申旧闻·上海小报之笔战》评骘张丹斧的诗文书法“非率尔操觚者”可比,竟插话说“唐大郎自称江南第一枝笔,望丹翁背项远矣”。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也指唐大郎“是写小报的第一长才,且自称为‘江南第一枝笔’”。很明显,同一称号,人称和自称虽只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近乎客观评价,后者则颇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事实究竟如何呢?只能爬梳文献,以期回到历史现场。


1948年12月30日《罗宾汉》所刊大雷《第一支笔》,先是说了大致的来历:


大郎兄是小型报的一颗慧星,也是文坛的怪杰,最像从前的毕倚虹。二十年来健笔凌云,无论诗或文,都是才气纵横,有他独特的风格,因此有“第一支笔”之誉。


关于第一支笔,还有一个故事,当年蹦蹦戏名旦白玉霜初次来沪,不很得意,铩羽将归,那时大郎正捧她,做了两首诗,从此大受观众注意,戏院便留着不放,时来运转,竟大红大紫了。有一天峪云山人代白玉霜在家里请客,半狂素擅诙谐,说白玉霜是第一张嘴,大郎是第一支笔,真是旗鼓相当。当时听的人都轰然附和,第一支笔之名也便传开了。


后又给出另一版本:


昨天西阶先生文内提及此名,还说是他首先在《晶报》这么称他的,不知究是西阶先生先写呢,还是半狂先说?这可待考了。


覆核前一日西阶《朱桂莘与朱霁青》,文末果然有:


大郎先生的“第一支笔”,是我在《晶报》,对于他对(在)战前《铁报》第一天写稿时候题了这个名称,二十年来称霸报坛不愧这个名号。


既然出现了两种提法,不妨逐一落实。


1935年6月1日起,大郎便现身《铁报》,起初署用“淋漓”写“涓涓集”专栏,“淋漓”笔名较陌生,要经过一番考察才发现也是大郎,旁人能否一眼看出,值得怀疑。但“西阶”亦非等闲之辈,他是报界元老钱芥尘的笔名。这年10月31日,大郎在《铁报》上写:“钱芥尘先生,为《晶报》写稿,笔名行云,亦署道听、西阶。其写小报上木刻之美,为当代第一。芥尘先生书法,与叶恭绰先生几可类真,而飘逸有时过之。今年夏,先生一病甚危,旋愈而目疾继作,几至亡一睛,以刘以祥医师之诊,得告无恙。今皆健复,故先生近又为《晶报》作稿,其美观之木刻,又与吾人重见于报上矣。”[《涓涓集(一四八)晶晶重见行云书》]可见当大郎初现于《铁报》之时,钱芥尘正患眼疾。但他既如此说了,理应跟进,毕竟彼时他并未辍笔。


刘景云︱唐大郎“江南第一枝笔”称号是怎么来的

钱芥尘

刘景云︱唐大郎“江南第一枝笔”称号是怎么来的

钱芥尘书法


然而,仔细爬梳钱氏刊于1935年至1936年间的《晶报》文字,1935年6月前后不见他谈及唐大郎,直到次年1月14日才有一则连篇名也没有的补白:“迩来小型报纸,皆有充实内容趋向,人才杰出,愚于唐云旌先生,不独佩其文章,亦且佩其书法……”转至3月14日,又见西阶《唐大郎笃于友谊》,中谓:“嘉定唐云旌先生,于小型报纸,不作第二人想,文名藉甚,主编东方夜谭、小休散记,真类晋唐小品。近以毛子佩先生之友谊关系,乃移刊《铁报》,然与顾(尔康)《东方》固维持终始……”虽大有推重大郎为小报第一人之意,却也未提“第一枝笔”四字,且已在大郎替《铁报》供稿九个月之后了。故钱氏的回忆有悖于事实。


在此补述,“大雷”即俞逸芬的笔名,“峪云山人”则是沪上闻人徐朗西,同时也是白玉霜的义父。半狂姓尢(多误为尤),苏州人,别署铁蛇道人,斋名梅花清梦庐等,曾主编《戏剧周刊》《小日报》及《万岁》半月刊等。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致老同学: 多少人就这么散了, 再也没有聚齐过 (看哭了)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美文 | 经典 | 态度 | 欣赏 | 哲思 | 情感 | 认知 今天看到了一张图, 多少人就这么散了之后, 再也没有聚的这么齐过…… 瞬间眼泪打湿了眼眶, 想起了我的

  2. 2 陪你看遍灯火阑珊,星空灿烂

    想对你撒娇\x0a想紧紧抱住你\x0a想向你证明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严苛 我都偏爱你 ​​​

  3. 3 肯德基家最经典的这碗土豆泥,原来自己做这么简单~~

    破解肯德基家的土豆泥,做法就是这么简单!

  4. 4 这真是个好寓言 | 李皖

    钟立风的情歌寓言

  5. 5 中亚:如何从雅利安人的家园变为突厥化的世界

    突厥化的最大责任人~是代表雅利安文化正统的波斯人~

  6. 6 为什么收视率高的后宫剧多为清宫戏,且清帝的主角多是乾隆

    最近古装剧火得很,而清朝宫廷大戏更是火爆异常,尤其是乾隆皇帝及其后妃更是引领当下华语电视剧之风潮。

  7. 7 是我不好,我没有本事替你分担痛苦,我这就捏爆自己一颗……

    关注哈哈,每天拯救不开心!

  8. 8 阴阳师两周年:由火爆到式微,资深玩家为何多选择“弃坑”?

    网易犯的错误是,明明是一款仙剑,它非要努力做成红警。

  9. 9 专访 | 陈小春:Stop Angry 后,其实泪点超低……(内含彩蛋)

    《黄金兄弟》来袭,“山鸡哥” 变 “火山哥”!

  10. 10 一个人「已经废掉了」和「还没废掉」的5种区别

    如果你现在得过且过,就不要指望能咸鱼翻身。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