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峰 罗生全:论非理性的教学意义

李叶峰 罗生全:论非理性的教学意义 [好文分享:www.ii77.com]

▲罗生全

[转载出处:www.ii77.com]


作者简介:李叶峰(1983- ),山东泰安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罗生全(1976- ),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研究。重庆 400715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02期。

  内容提要:当前教学的理性主义表现为教学生活的外在倾向、教学话语的本质主义和教学伦理的规范取向。非理性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一是关注生命的超越意义,二是重估本能的创造价值,三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诉求。非理性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学需要澄明生存的本真性、关注情境的复杂性、凸显意义的生成性。

  关 键 词: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教学意义

  标题注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资助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2016-06-11-BZK0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8)02-0056-06

  “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离开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1]72一般而言,理性主要是指以抽象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能力,表现为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非理性主要表现为人的欲望、情感、意志、直觉等不会遵循逻辑规律而运作的因素。理性和非理性相互统一,共同渗透到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体现着人的存在的复杂性。“人的存在总是交织在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的相互缠绕之中,人的存在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教育活动必须与之相适应。”[2]33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教学视为一种理智的活动,认为“理性是教学的条件和基石,教学是一种理性的探险”[3]。不可否认,缺乏理性,教学将无法开展。但是,如果无视非理性,忽视人的有限性,教学也将会走向虚无。对于教学而言,理性与非理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少任何一方教学都将难以成立。因此,有必要对教学的非理性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的理性主义表征

  作为一个哲学话题,“理性”在泰勒斯提出“什么是世界本原”命题之时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柏拉图的“人是理性动物”、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等命题都是在运用理性解释人与世界。理性伴随着科学大发现达到极致,并确立了以探求因果关系的科学作为基本范型。随着科学的无孔不入,理性已经被赋予一定的..性,成为理性主义。在当今时代,理性主义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社会生活的潜意识。就教学领域而言,理性主义的痕迹比比皆是,影响着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行为范式。

  (一)教学生活的外在倾向

  与动物单纯适应环境不同,人类一直凭借理性力量试图挣脱乃至改造自然。即使在蒙昧时期,人类也通过神话、巫术以及..等不同形式寻求对自然的解释。科学时代的到来极大增强了人控制自然的信心,人类理性越来越痴迷于对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逻辑性的追寻,并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理性能力的延展。随着理性能力的增强,人对自然的臣服关系被打破,人类已经宣称“为自然立法”。不难看出,人类理性经由科学达于技术,最终指向外在世界。“这种理性能力具有明显的‘外倾性’特征,具有人类征服外在世界的‘工具性’。”[1]72

  理性的外倾性特征在教学中的最主要体现就是教学生活的外在倾向。一般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对教学的这种认识不仅在理论界有一定的市场,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更是被很多教师奉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如何更高效一度成为教育界争相讨论的话题。与之相伴而生,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变化多端的教学技术手段悉数登场。于是,教学异化为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的组合。当然,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形式和技术上作必要更新。但是,教学的外在变革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否则势必会使教学沦落为纯粹依靠外在形式和手段而忽略人的意义生成的生活方式。教学过分注重外在形式显示了理性的技术性力量和外控型的生活方式,“至于那隐藏在这些外在事物背后的东西,即独特的和整体的人格本身,则衰退成了一片阴影或一具幽灵”[4]40。

  (二)教学话语的本质主义

  西方哲学传统是知识本位的,强调理性的价值。“理性是知识得以可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因为知识的确定性、可分析性、可言说性和普遍必然性都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得以可能。”[5]建基于理性基础上的西方哲学具有天然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必然要求理性孜孜以求不断追问最高实体。在理性主义看来,找到最高实体,即事物存在的本质或共相,就能够准确把握殊相。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这是典型的本质主义。

  教学中的本质主义特征在教学话语的表达上可见一斑。在日常教学语言和教科书中,最经常出现的话语之一莫过于“……是什么”,对“什么”的追问本质上就是对质的规定性的探寻。这种本质主义情结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对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体系化的知识系统的偏爱。这种知识系统的最主要载体就是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教科书即真理”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把教科书看作真理的化身,知识不容置疑。在这种知识观的影响下,教师变成真理的代言人,教学过程变成了“授—受”的传递过程,学生发展如何只能通过知识掌握多寡来体现,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新课程改革虽然围绕教与学的方式进行了系列变革,五花八门的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但是学习的对象还是教科书,知识作为真理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尽管它们都谙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但其基本教育方法却是知识背诵和技能操练。它们甚至提出了一些似乎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如‘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少教多学’等,但其实质却是一套以储存外部知识技能为目的的高强度、大密度、精细化、制度化的训练体系。”[6]教学中本质主义的话语表达方式,势必会引导师生关注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理论而相对忽视当下的生活情境,所学非所用,遇事难变通,空有满脑子的知识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伦理的规范取向

  任何实践都具有伦理性,只不过实践的伦理取向各不相同。如前所述,理性主义强调质的规定性,沉溺于对本质的探讨。因此,理性主义者的实践活动往往秉持强烈的规范伦理取向。在理性主义者看来,世界是逻辑的可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意义,在世界的链条当中扮演其应该扮演的角色,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的规范伦理典型表达就是“应该”。

  规范取向的教学伦理在当前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各种反教学现象,比如体罚学生、学生作弊等,教育管理者往往归咎于制度的缺失。言外之意,只要制度健全,类似现象就会杜绝。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现代以来的教学现实表明,带有令行禁止味道的各种教学规范并没有实际上帮助师生体会教学的本真内涵,而是恰恰相反,似乎规范越多,大家的反感情绪也越强烈,在每个人头顶都被悬置一堆规范,渐渐地教师感到上课变成了完成任务,学生学习听讲变成了一种被压迫做的事情。”[7]秉持规范取向的教学伦理,教学管理就会变成“堵漏洞”的重复上演。因为这种伦理取向有一种基本假设,认为“通过被假定为恰当的教育和规训,人们就会被训练成为遵守规范的人,并且因此就具有了良好的品质(连罪犯都能够改好)”[8]。按照这样的逻辑,师生就会演化成秩序链条上的缺乏个性、情感的抽象的人,教学也就异化为生产活动。

  二、非理性的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致力于秩序的谋划。在这种世界图景之下,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隐遁,工具价值凸显。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人的价值危机引发人们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非理性逐渐成为时代热议话题。“非理性主义思维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寻求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非理性主义的思维模式就是求价值、求意义的思维方式。”[9]非理性主义对价值世界的哲学追问打破了事实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理路。归纳而言,非理性主义有以下特征。

  (一)关注生命的超越意义

  本质先于存在还是存在先于本质是西方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理性主义认为本质先于存在,人的本质在于理性。柏拉图对灵魂进行了区分,认为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与欲望。理性驾驭激情和欲望,是人存在的根本。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划分为植物性的营养灵魂、动物性的感觉灵魂和人的理性灵魂,其中,人的理性灵魂最富有神性。康德认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理性存在物,并且本质在于理性。黑格尔将理性地位推至顶峰,认为理性是世界的共性。应该说,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笛卡儿以来的哲学),差不多全部把人设想成一个认知主体,设想成一个登记感觉材料,制造命题,进行推理,并且寻求理性知识确定性的理智,而不是把他设想成一个处于一切表面形式之下的人,一个有生有死、受苦受难的人”[4]367。理性主义视域中的人具有典型的形而上学气质,是抽象的、分裂的人,其生命的意义在于外在规定性。

  非理性主义认为,生命意义的外在规定性将人视为一个机械世界,抹杀了人作为有机体的超越本性。自然与超自然、有限与无限、现实与可能、当下与未来……人总是生活在诸如此类的矛盾对立之中。超越就是在一系列矛盾的否定统一中不断扬弃自身的自在性和规定性去追求更完美的一种状态。人是历史的存在,也是现实的存在,只有基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才有价值。“人除了通过发挥其力量,通过生产性的生活而赋予生命意义外,生命就没有意义。”[10]既然生命的意义需要生产性生活来赋予,那么就需要关注人的生活本真状态。“存在主义认为孤寂、畏惧、绝望、迷惘、恶心以至死亡等非理性体验则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但人的本身存在不是一种消极的、静止的、物的存在,而是一种积极超越的存在,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不断超出现有的局限趋向更高、更圆满的存在。”[11]

  (二)重估本能的创造价值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现代教学丨新加坡英语教学概况及启示

    【摘 要】 为了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新加坡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开展了英语教学。其充分的教学时间、有效的教学策略、形式多样的英语测试保证了英语教学的成效。本文旨在将

  2. 2 “我凭自己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丨树洞Plus

    借钱,被称为对于情谊的终极考验,但大部分情谊经不起这种考验。 昨天,有463位网友与我们分享了借钱的经历,借钱的苦痛经历比比皆是,而又如此相似:好心好意借人钱,却被有

  3. 3 【紫牛新闻】谋划一年包揽大赛前四名获300万奖金,却不敢去认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17年5月1日,在上海市信鸽协会举办的一岁鸽大奖赛中,包揽前四名的两位鸽主共可赢得

  4. 4 狂风大雨暴击杭城!“山竹”横扫粤港澳,酒店大堂玻璃瞬间被拍碎……现场宛如灾难片

    刚刚! 台风山竹(超强台风)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 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杭州今天下午多地也下起了雨, 不少网友担心, 这难道是“山竹”影响到杭州

  5. 5 “人世间最深层的情感”| 互动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

  6. 6 这,就是“最美的逆行”!

    这两天 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登陆 并且“来势汹汹” 受台风“山竹”影响,广州番禺105国道与南大路浸水严重。 沿海多地狂风暴雨 巨浪滔天 广州芳村。记者 林霞虹(来源:广州

  7. 7 中国游客被扔公墓,驻瑞典大使:没有违法,为什么被这样粗暴对待?

    近日,瑞典警察将中国老夫妇半夜扔公墓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 据《环球时报》报道,9月2日,曾先生及其父母赴瑞典旅游,一行三人当天凌晨抵达斯德哥尔摩市区的一家旅店准备住

  8. 8 香菜一斤二十多元,西安市民吐槽“吃不起” 菜价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点击上方 “华商报” 可快速关注哦! 最近菜太贵了,快吃不起了! 昨日 在城南一家超市 市民陈女士看到香菜一斤 23.8元 的价格 忍不住抱怨 市民反映: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便宜菜 薛

  9. 9 夜幕下的三里屯,“NO滴滴”

    本文首发自新京报公众号“寻找中国创客”( ID:xjbmaker ) 和一周前不同的是,司机们的口吻从“没有滴滴”变成了“打不到滴滴”。 全文3837字,阅读约需8分钟。 “时间也是钱呀,

  10. 10 前一秒还在说笑!幼儿园4岁男童突然身亡!看完监控,妈妈崩溃大哭

    9月10日,在湖南益阳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悲剧,几名小朋友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其中一名4岁男童吃饭时不小心被食物噎住。 老师安排孩子吃饭后,离开 事发当天,正值午餐时分,幼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