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降不下来?这些错让你的血糖直逼红线!

血糖降不下来?这些错让你的血糖直逼红线!

人民健康 [原创文章:www.ii77.com]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转载出处:www.ii77.com]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血糖降不下来?这些错让你的血糖直逼红线!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饮食控制不当


如果糖友有按时服用药物,但是没有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就会让血糖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控制饮食并不只是不能吃糖分高的食物,在日常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只有每天计算好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运动量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患者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平时没有坚持运动,就容易让脂肪和热量堆积在身体内,容易让糖友的血糖一直持续上升。


情绪影响


情绪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多变的时候,会容易让身体的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分泌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糖出现上升。


应激状态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或者一些严重感染以及外伤等疾病时,或者是女糖友处于怀孕期间或是月经期间,也会让身体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让血糖不能下降。


用药不当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快速下降,在使用药物时会自己增加药量,而当使用的药量过多的时候,就会让血糖降得比较快,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让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让血糖出现反跳,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过量的降糖药就会让血糖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 诊断为糖尿病就用药


实际上,对于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主张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不太严重,可以先试着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生活规律、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同时接受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等,观察1~2个月左右。若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控制,就可以继续坚持非药物治疗;如果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应考虑选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 该用胰岛素而不用


有些患者认为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对使用胰岛素有一种抗拒心理。其原因有三:一是把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认为注射胰岛素表明病情严重。其实不然,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主张尽量早用胰岛素。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担心用胰岛素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会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其实,导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恰当。注射胰岛素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与相关的医师联系,进行调整。三是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胰岛素并非终极治疗办法,对于大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撤不掉的问题。另外,从费用来讲,使用胰岛素有时比口服降糖药更便宜且效果更好。现在提倡的“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用胰岛素,一两个月后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再配合运动、饮食等方法治疗。


误区三 不控制饮食


部分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不再控制饮食。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中被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不控制饮食则会导致体重增加,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增加,所用的胰岛素的注射量就不得不增加,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误区四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


导致患者药物选择不当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价格、广告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肥胖患者选择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选择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选择使用双胍类降糖药,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选择使用口服降糖药,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患者应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选药用药。


误区五 不区分服药时间


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每种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要求,不能一概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而且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常用的须在饭前服用的降糖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这类药物能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在餐前30分钟服用;须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因其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可酌情选用服用时间。


误区六 合用同一类口服降糖药


部分患者认为只服用一种降糖药物控制不好血糖,就想当然地再增加几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期达到一个“累加效应”。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口服降糖药有多类,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如果不弄清楚药物的具体种类及相互作用,就盲目地增加口服药,有可能不但不会增加药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应当纠正这种错误做法。


误区七 服药跟着感觉走


部分患者由于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遵医嘱,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者自测血糖发现血糖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常态,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大忌。目前,治疗糖尿病只能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生活饮食上的调理控制病情,因此,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并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误区八 频繁更换药物


任何药物,其药效的发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不少患者并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如果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糖尿病门诊随诊,接受专业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注意观察影响自身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并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合理用药,避免走入误区。另外,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饮食控制都是时刻不能放松的治疗原则之一。


为了您的血糖 运动别太用力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血内胰岛素浓度降低,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时,人通过运动,可以加强肌肉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运动还可提高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效率,减轻β细胞的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糖代谢紊乱。


正确运动才可主动降糖


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低强度运动以利用脂肪为主,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明显降低血糖,高强度运动的主观感受是非常疲劳。为确保锻炼有效,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不能连续两天不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和游泳等。但是有些患者会觉得做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降低血糖,所以就自行加大运动强度。殊不知,过于强烈的运动会导致血糖不降反升。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强度过大还有低血糖的风险。所以合适的运动强度对血糖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则适当延长运动持续时间。


如果运动前血糖就已偏高(如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选择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是不可随意的,而是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有些糖尿病是睡出来的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睡眠也是其中之一。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U字形曲线,正常人睡眠时间是7~8小时,多睡和少睡都会影响血糖,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少睡。睡觉时间短的人患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中,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时间有7~8小时的人高46%。睡眠过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腺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与此同时,睡眠不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致使体内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参与人体代谢调控和能量平衡的激素有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瘦素(Lep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瘦素能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睡眠不足时瘦素的峰值、平均水平、波动幅度等都明显减少。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进食增多,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


多睡。“睡懒觉”同样可以引起血糖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多睡容易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基础代谢降低等,进而引起了血糖紊乱。


开灯睡觉。长期开灯睡觉不仅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褪黑素在夜间的作用时间。褪黑素分泌下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因此要想避免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保证睡眠,对于长期睡眠不足或贪睡等不良习惯应给予更多关注。


哪些人要强化降糖


“强化降糖”是当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引起颇多关注的一个名词。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介绍,所谓“强化降糖”是指应用强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水平且代谢紊乱得以纠正的治疗方法,包括选用适当剂量的胰岛素、联合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等多种方法。这种看起来十分有效的疗法却并不适合所有的糖友。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各种可怕的并发症,由此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降低血糖可能会减少这些并发症。国内外做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糖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然而,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心梗、中风等),在降低血糖后并无明显变化。李全民教授说,曾有研究将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强化降糖,B组仅常规治疗,几年后A组也恢复常规治疗,但比起B组糖友,进行过强化治疗的A组糖友各种糖尿病并发症都明显减少,证明强化降糖好处很多。另有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进行的一个1万余参与者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后,其死亡率反而高于普通治疗人群。深入分析显示,强化降糖之所以导致死亡率增加,是由于这些参与者患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控制,很多人已经并发了心血管疾病。这样的患者再进行强化降糖治疗,结果就不甚理想。


由上述两项临床试验可得出这一结论,强化降糖并非对每位糖友都足够安全,在强化降糖之前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并发症和伴发病等情况。李全民教授表示,以下6类人群需要强化降糖治疗:1.新发的糖尿病;2.持续高血糖的非肥胖患者;3.不能控制的体重降低和高血糖;4.口服降糖药失效 的患者;5.口服药及饮食不能控制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起病较急、症状明显、体重显著减轻、病程较短的新诊断2型糖友。这些患者宜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和高血糖状态,从而减轻对β细胞的早期糖毒性作用。


以下4类人群一般不考虑强化降糖治疗:1.高龄糖友;2.儿童糖友;3.已经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4.存在未察觉的低血糖症的糖友。这部分人群低血糖风险较高,对其强化降糖只会弊大于利。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血糖降不下来?这些错让你的血糖直逼红线!

热门文章

  1. 【视频】肝胆排毒手法教学2024-05-18
  2. 耳朵边上长了个小疙瘩(耳朵边上长了个小疙瘩怎么办)2024-05-18
  3. 行成于思毁于随(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什么意思)2024-05-18
  4. 欧股主要指数收盘普跌2024-05-18
  5. 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哪个更值得买(苹果手机和华为耳机怎么配对蓝牙)2024-05-18
  6. 90后小夫妻双双查出肝癌!竟是这种水果害了他们!肝癌很可怕,预防的方法只有这一个……2024-05-18
  7. 苦荞茶的功效与副作用(苦荞茶有啥功效)2024-05-18
  8.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什么(云计算技术应用是什么类)2024-05-18
  9. 动词开头用什么形式(动词放句首什么时候加ing)2024-05-18
  10. 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4-05-17
  11. 和黄医药:杜志强退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将担任公司策略顾问2024-05-17
  12. 天邦食品收年报问询函:要求说明生猪养殖业务中产品价格、毛利率大幅变动合理性2024-05-17
  13. 英可瑞收年报问询函:要求说明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值原因2024-05-17
  14. 海底捞海外子公司特海国际美国IPO首日开盘涨超48%2024-05-17
  15.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有变更吗)2024-05-17
  16. 高分子材料有哪些(高分子材料有哪些)2024-05-17
  17.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案例)2024-05-17
  18. 许继电气今日大宗交易成交452.93万股,成交额1.24亿元2024-05-17
  19. 尖峰集团:尖峰药业金西生产基地年产20亿片固体制剂项目已完成FDA现场检查2024-05-17
  20. 盛航股份:公司营运船舶“盛航化6”轮发生安全事故,未造成船员伤亡2024-05-17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戒掉这几种习惯,你就能拥有一个好的睡眠!

    【乐眠操】教学视频 【正念冥想】教学视频 微视:熊猫医学科普 介绍 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 临床医疗、人才培训 与科学研究基地 世界卫生组织

  2. 2 早啊,健康来了!【2019.1.20】

    【神奇的“避孕贴片”!简单“一贴”,有望避孕6个月】 近日,来自美国的一个科学家们团队或许将打破“长效避孕”领域的这一局限性。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

  3. 3 心脏外科术后植入临时起搏器,室速反复发作:谁是真凶?

    外科手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短期内无法解决者,临时起搏器是一个有效的支持手段。临时起搏器可以出现出血、气胸等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甚至可以出现心肌穿孔等电极相关并发

  4. 4 今日大寒 | 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大寒 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轮回。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小圈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如

  5. 5 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应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导 语 落实基本药物全面配备,确保基本药物优先使用! 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落

  6. 6 大寒养生 | 多吃五种食物,常按三个穴位

    寒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之间,气温往往比小寒节气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寒冷时期。 大寒小寒 防风御寒 早睡晚起 养阴养阳 减咸增苦 以养心气 以固

  7. 7 80后的姑娘:开始绝经倒计时啦!这样做或许可以推迟几年

    本文转载自优质公众号:恩哥聊健康 ,作者:邹世恩,已经获得授权。 绝经,离你不远了! 历史的车轮还是驶进了2019年,80后的姑娘,最大的已经39岁,虚一下40了已经。恩哥做为妇

  8. 8 难怪癌症越來越多, 拜托大家, 別再吃了!

    .

  9. 9 压力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

    点击上方蓝字,立即免费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新研究表明,极度疲惫是心理困扰的标志,可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许多因素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包括年龄、家

  10. 10 节气养生丨今日大寒,冬藏春生、寒火相结,学点规矩不吃亏~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今日大寒 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