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流放沈万三的故事,是假的,也是真的 | 短史记

[转载出处:www.ii77.com]

[转载出处:www.ii77.com]


沈万三是中国汗青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与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之间的纠葛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然而,考之史料,沈万三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元朝人。他非但弗成能匡助朱元璋去修什么城墙,甚至极或者平生从未见过朱元璋。


谁人多次显现在《明史》里,金玉满堂,匡助朱元璋修南国都,犒劳皇帝戎行的沈万三,事实是谁?


一、沈万三没做过朱元璋的子民


潘弓足在《金瓶梅》里说过不止一次:“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可见沈万三在明代市井中的知名水平。


《明史》里有好几处提到沈万三。个中一处是马皇后的列传,里面白纸黑字写得领略:吴兴的富民沈秀,也就是沈万三,帮朱元璋构筑了三分之一的南国都,又恳求出资犒犒军队。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皇帝的戎行,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你妻子我据说司法这个器材,只用来诛杀造孽之徒,不应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公民金玉满堂,是他们本身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何须杀他。”朱元璋听完消了肝火,饶过沈万三,将他流放去了云南。


正史如斯说,天然很多人信。但公众不喜欢正史里的悲凉终局,就编造故事说沈万三在云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间还有人跑出来现身说法,称本身在云南碰着过长生不死的沈万三。


不外很可惜,传说当不得真,正史说的,也不见得必然准确。《明史》就开了个不大不小的打趣:沈万三是个地地道道的元朝人,他死于元朝,没做过朱元璋的子民。顾城的《沈万三及其家眷事迹考》(《汗青研究》1999年第1期),对沈万三及沈家人的史料与事迹,已有极为详尽的收罗与考据。


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编纂者的史料起原是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莫家与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说的话天然极有可托度,《吴江县志》的编纂者不克装看不见,但钦定的正史已出书刊行,他们也不敢推翻,所以只好再补加一段注释,大意是:莫旦说张士诚占领姑苏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明史》里说沈万三帮高皇帝(朱元璋)修南国都,恳求犒犒军队,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谁对谁错,我们搞不清楚。


张士诚的戎行占领姑苏,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7年攻占姑苏,1368年在南京称帝,同年攻下元多半。也就是说:按莫旦的说法,朱元璋即位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12个年头。死人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无法再被他抄家流放。


图:今人锻造的财神沈万三像


问题是:莫旦的说法,准禁绝确呢?


谜底是:比《明史》正确得多。首先,如前文所说莫家与沈家是儿女亲家;其次,作为辅助证据,还能够再看一组简洁的岁数推算——沈万三至少有三个儿子,除了《吴江县志》提到的“二子茂、旺”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作沈荣,沈荣有个儿子叫沈森。元末明初人王行为沈荣父子撰写过墓志铭,墓志铭里提到,沈荣死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与父亲死于同年,享年48。推算下来,能够知道:朱元璋1368年竖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已经39岁,若是此时沈万三还在世,岁数也许在80岁上下。


沈万三当然有或者活到80岁,但《明史》里所说的“沈万三冒犯朱元璋,被放逐流放云南”之事,却不太或者发生。因为:明军洪武十四年(1381年)才正式对云南用兵,次年平定该地,云南正式纳入朱元璋的邦畿。借使朱元璋以最快的速度,在明军平定云南的同年,就将沈万三放逐流放曩昔,沈的岁数也差不多100岁了。这种或者性无疑是极低的——首先,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沈万三长命若此;其次,流放百岁白叟,在以忠孝为根蒂意识形态的时代,是少少发生的事情。


此外,沈荣的墓志铭里还写道:“初,荣父(即沈荣)之先正人(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注:元朝官员)之门……”,沈荣于洪武九年作古,墓志提到沈万三时使用了“先正人”这个称谓,这已足以证实沈万三在洪武九年时早已作古,他弗成能在洪武十五年被朱元璋流放到云南。墓志铭里还提到,沈荣在主持家眷事务时代,曾建积善堂用来“承夫先志”,继续祖先的遗志。“先志”二字,也意味着沈万三已经作古。沈家积善堂建于元末,也就是说,在沈荣于元末建造积善堂时,沈万三已经作古了。


综上:鉴于沈万三的一个儿子沈荣生于1306年,能够揣摩沈万三大略出生于1286年前后(假定沈20岁摆布生子);依据莫旦的记载与沈荣的墓志铭,能够揣摩沈万三死于元朝消亡(以元多半被攻下为标记)之前,简略活了六七十岁。传说中被朱元璋流放云南的沈万三,实际上没有做过朱元璋的子民。


二、沈家在洪武时代的焦虑与败落


沈万三弗成能遭到朱元璋的袭击和流放。但富甲一方的沈家,的确是因朱元璋的袭击而没落——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制造了所谓的“蓝玉谋反案”,噩运降临到了沈万三的子女头上。


蓝玉案的念头,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的早死,有极大关系。皇孙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了正当的帝位继续人,朱元璋担心孙子年青年头,既没有威望又欠缺经验,不足以压制朝中“俊杰”,如有人趁势而起,明帝国或将易手。于是,蓝玉案应运而生,朱元璋决意再玩一次雷同“胡惟庸案”的魔术,大开杀戒,将一切或者波折朱明王朝存续的潜在势力通通铲除。


沈家很不幸,因为被人密告与蓝玉有过交往,也被罗织进了“蓝党”。沈家的资产被抄没,沈万三的曾孙沈德全等人被处以凌迟。


其实,尽量没有所谓的“蓝玉案”,沈家在洪武时代的日子也并欠好过。洪武十九年,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至和沈庄,一度被抓捕坐牢;同年,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倒了大霉,被连累进胡惟庸案,以“胡党”罪名满门抄斩。在朱元璋亲手编写的《大诰三编》里,留有陆仲和的名字,朱元璋说:这位做了18年粮长、“富甲吴中”的豪富翁,除了申报水灾、凶年、熟年时弄虚作假,还查出拿钱收买原告与仕宦,要他们不再密告本身是“胡党”,这些作为全都难逃我一代圣主的“明察”,现在东窗事发身亡家破,全家被我杀得干清洁净,只剩下一个年幼的孙儿。你们其他人要引认为戒。



洪武二十一年,朝廷命令姑苏处所举荐内陆人才去南京仕进,被举荐的人傍边有沈万三的一个侄子,以及沈万三的亲家莫礼(莫旦的祖父)。在谢绝朝廷俸禄时,沈万三的侄子向朝廷说了如许一段小心翼翼的话:“臣一家人屡次承受皇恩宽宥,可以保全妻儿田庐,已远超盼望,现在身居尊官荣耀父祖,怎敢再领受朝廷俸禄。”朝不保夕的焦虑,溢于言辞之间。


三、谁才是沈万三?


与沈家往来亲切的亲家莫旦,已领略敷陈世人沈万三死于元朝;全国人手一本的《大诰》系列丛书中,也略带说起过沈家的终局。无论若何,后世史官在修撰《明史》时,本不该该相信沈万三帮朱元璋修南国都、犒劳皇帝戎行、被流放云南这种八怪七喇的情节。但事实是,他们不只相信,还在多处列传中频频说起。


这或许与明人笔记对这些故事情节不厌其烦的记载与衬着,有直接关系。好比,在劳军这件事情上,《七修类稿》供应了更雄厚生动的细节,如斯描述沈、朱二人的对话:


(朱元璋欲犒犒军队,沈万三提出代朱元璋出劳军的银两)朱元璋:“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沈万三:“每一军犒金一两。”朱元璋:“此虽汝至意,不须汝也!”……


明人笔记中,雷同的添枝接叶好多,不再赘述——甚至连发奋撰写出一代信史的王世贞,也不经意间到场到了添枝接叶的大军傍边。


值得注重的是,沈万三固然有钱,但在生前以及作古后的一段时间里,并不是一个稀奇有名的人物。元朝的江南绅士无人说起过沈万三;洪武十二年编纂的五十卷《姑苏府志》,将姑苏内陆绅士收罗殆尽,个中也没有沈家与沈万三。直到明朝中晚期,到了潘弓足从《金瓶梅》里横空出生的时代,沈万三才变得如雷贯耳,成了“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成了全国知名的汗青人物。


问题是,这个全国知名的沈万三,这个帮朱元璋修了三分之一南国都、要遍犒朱元璋之军,最后被朱元璋充公了家产、流放云南的沈万三,并不是谁人真实存在过的沈万三。真实的沈万三,不在坊间撒布的沈万三故事里,坊间撒布的沈万三故事,说的事实是谁?


沈万三的故事所承载的,其实是一场洪武年间关于财富原罪的集体记忆。


南国都的构筑,之所以会附会到沈万三身上,与朱元璋强制迁徙江浙区域富户来“充实首都”有很直接的关系。做吴王时,朱元璋即起头对江浙富户接纳动作,将多量姑苏富户强行迁徙到濠州。称帝后,这一政策获得陆续与强化。好比,洪武三年,姑苏、杭州、嘉州、湖州等地四千多家富户被集体强制迁往濠州;洪武十三年,苏浙区域共有四万五千多家富户,被朱元璋强制迁往南京。


富户们被连根拔离本乡的同时,南国都的构筑正如火如荼。富户们带到南国都的财富,理所当然要用来繁荣首都。明代别史、笔记将南国都的很多建筑,如铁桥、酒楼、水关等等,俱说成沈万三出资所建,其汗青配景正在于此。沈万三故事里的具体情节是假的,假情节勾勒出的汗青配景却很真实。


图:1870年月,南京的老城墙


沈万三被放逐云南这段假情节,也有真实的汗青配景。


洪武十五年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即络续从当地往云南移民,以充实边陲。江浙富户则是移民的主要构成部门。明代人谢肇淛写过一本叫做《滇略》的书,里面说道:


“高皇帝既定滇中,尽徙江左良家闾右以实之……故其人土著甚少,寄籍者多。衣冠、礼制、说话、习尚,大率类建业……”


“高皇帝”就是朱元璋,“良家闾右”指的是安守故常者和有钱人(穷汉称“闾左”),“建业”就是南京。谢肇淛这段话的大意是:朱元璋平定云南后,多量迁徙江浙区域的安分公众和有钱人,让他们去充实边陲,最后造成本地人占少数、移民占多数的情形;受移民影响,本地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习惯,也变得与南京大体一般。在捏造的故事里,老财主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了云南。在真实的汗青里,一批批的江浙富户们,也正千里迢迢拖家带口,被赶往云南方疆。


假的沈万三故事里,潜藏着明朝富户们的命运暗码。马皇后那句“老公民金玉满堂,是他们本身不祥”,透露出的是一种“有钱即有罪”的莫名惊恐。对这种“有钱即有罪”,方孝孺在《逊志斋集》里的记述是:“当是时,浙器材巨室故家,多以罪倾其宗。”王锜则在《寓圃杂记》里说,洪武时代中晚期,三吴的大户巨姓们,“或死或徙,无一存者”,原本的荣华之地一片萧条,“邑里萧然,生计鲜薄”,过者无不感伤。


沈万三的故事,是假的,也是真的。




介绍阅读


别吹了,《易经》中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器材


不要被“几千年经验的储蓄”这种话疑惑


汉景帝为什么要气死申屠嘉、腰斩晁错、饿死周亚夫?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黄庭坚:我七岁时,便用一双慧眼,将世事看穿

    起原: 楚桥(ye1390151292) 一 2010年6月3日,22时45分,保利春季拍卖会。 书法长卷《砥柱铭》,以8000万元的起价,正式开拍。 8200万,8500万,9000万,1亿! 价钱飙得太快,让人木鸡之呆

  2. 2 16枚导弹,为何没有炸死一个美军呢?伊朗的无奈谁能懂

    从世界汗青来看,二战堪称是整个世界兵器大升级的时代了,因为二战时代,大量的热兵器,和高度杀伤性兵器发生。尤其是核兵器,导弹等,一个爆炸可以造成伟大的伤亡,发生难以

  3. 3 民间俗语:“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究竟什么意思?

    人因时而异,地因时而变。跟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社会的成长,人的审美目光也必然会有所转变。以服装为例,从远古的皋比兽袍再到炎黄时代的宽衣广袖,我们的服装装扮都是随时转变

  4. 4 西游记里的妖精大多独来独往,各方势力唯独集中在此地“扎堆”丨风林话古论今

    《风林话古论今》专栏,逢周一更新 汗青大私塾 出品 文:风林秀 编纂:莉莉丝 《西纪行》中的妖精大多独来独往,各自成章。唯有一个处所倒是互相关系。 通河汉里自己就是暗潮涌

  5. 5 钱穆:今天我们教育第一大错,是照搬西方

    教育的第一义务,就是要这一国度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熟悉他们自 己的传统。 正像教一小我都要能熟悉他本身。 连本身都不熟悉,另外便都不必说了。 今天,我们东方人

  6. 6 从精英政治到大众政治

    陈芝/文 哈里狄金森的《十八世纪英国的公共政治》其大旨,用译者的话说,就是商议十八世纪的不列颠王国若何解决社会从革命向平稳的和平成长过渡的权力再分派问题,以及公共若

  7. 7 蓬莱 | 天哪,这里过的是什么神仙生活?!

    蓬莱,中国最“仙”的城市。 前有汉武帝来此寻仙,后有八仙在此过海,甚至还有经常现身的海市蜃楼,为这座小城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本地人却大多很谦逊,说蓬莱只是个小县城、

  8. 8 1161年,一个书生,拯救了一个帝国

    在采石之战的一年前, 虞允文 与 完颜亮 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绍兴三十年 (1160年) ,南宋官员虞允文出访金国。金朝君臣认为虞允文不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在欢迎时意欲以

  9. 9 李逵不是傻,是坏!

    你预备先看哪篇热文 : 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汗青是真的吗 |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 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 | 古代一两银子值几多钱 | 国外汗青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 | 我们

  10. 10 杨立华|《齐物论释疏证》序

    今天是太炎师长诞辰一百五十一周年,我们刊发杨立华先生为《齐物论释疏证》所作的前言,以纪念太炎师长,纪念那些在章黄之学上披荆棘披、临危不惧的念书人。 《齐物论释疏证序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