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原文来自:www.ii77.com]

采访对象 | 张红华医生 [原创文章:www.ii77.com]

采访编辑 | 郭莎拉


前言:16年的时候团队团建去到了青海湖,看到了一幕龙卷风和彩虹同时出现在空中,互不干扰,交相呼应。这幅画面在团队心中一直留有印象。


我们是个中医传播的团队,对于西医现代化医疗,我们向来都是旁观者。同样作为为生命服务的一个领域,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当我们采访完这位从业12年的急诊科医生,他的回答谦逊而严谨,在这个真诚的交互中,我们不禁有些感动。中西医是否可以彼此辉映,彼此验证呢?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采访正文-


粗略阅读时间:6分钟

详细阅读时间:25分钟


采访医生简介:张红华,急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任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从业12年。我们问到,这些年,当医生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说:“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崇高。”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现代医学(即我们口中的西医)的理论基础是怎样的呢?


现代医学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同时通过严密逻辑思维进行推理,不断地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了研究人类器官结构和形态的人体解剖学、使各个器官相互之间发生联系的血液循环理论、与预防疾病和战胜疾病密切相关的免疫学。这三个学科构成西医医学发展基石,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构成了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


西医研究的是哪些生命元素呢?


西医研究的东西就是能够“看得到的东西”。譬如肌肉是由肌肉细胞构成的,肌肉细胞又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成......,无论研究的物质多么微小,但都是我们能观察到的。也就是西医研究的东西就是看得清摸得到的真实存在的东西。


西医有派别之分么?


西医本身不存所谓的派别。但对疾病的研究也可能存在争议,包括对疾病机制解释的争议以及疾病治疗的争议譬如肝性脑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其发病机制存在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递质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等,是研究者基于临床实验研究同时予以逻辑推理,提出的假设形成学说。


这些学说可能仅仅是疾病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得以明确了,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学说被淘汰,正确的学说则被保留,最终争议也消除。


所以就是说您认为当下的理论体系是有继续完善的空间的,您觉得这个空间有多大?


虽然西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系统理论体系,但这些研究也只是机体的冰山一角。目前研究已经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但很多领域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些甚至仍然处于推理假设阶段,特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仍然没有大的突破,造成了免疫性系统疾病治疗的困难。除此之外肿瘤的发生与治疗、胃肠道的分泌功能、胃肠与大脑的关系、遗传与疾病的关系、心理与疾病的发生等众多领域均存在着未知,因此西医对机体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理论,可以是对以往理论的更新,也可能是全新的理论。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如果和中医来统一一个治疗目标,您觉得有可能吗?


当遭受有害因素侵犯时,机体会通过神经、体液的调控因素使自身趋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时机体可能不会生病。一旦机体不能保持这种稳定状态,那么则会生病。西医干预治疗就是帮助机体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同样中医理念是五脏六腑阴阳平衡,也是使机体保持平衡,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使机体重新恢复到自我稳定状态。

   

普通的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西医系统的内容吗?


现在一名医生从入学到真正能够当一名合格的医生最起码需要10年以上,这其中包括在学校里5-8年的系统理论学习,还需要在医院临床实习。所以说普通人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医生是十分困难的。


但也不是不能学,家长可以学习了解一下促使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疾病预防、某些常见病的简单治疗方法等,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能够在家里妥善处理一些简单的疾病。


按照当前的医疗环境,如果所有的常见病都去医院,恐怕医院的压力也很大,那这个时候家长能做些什呢?


其实孩子并不是一生病就必须去医院。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及简单处理方法,像发热、上感、胃肠炎等这些疾病,若是在家得到恰当处理可以大大避免去医院的麻烦。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在孩子生病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学会判断何时需要去医院就诊,其实也就是西医临床中所说的观察“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父母可以在家里观察孩子的体温、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等这5项内容。这些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只需要观察与健康情况作对比,一旦发现明显异常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妈妈如果了解一点点医学知识,比如从各大健康号上,这个时候她们可能会对医生的判断做出质疑,您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存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医生们确实也不太喜欢这样的家属,因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可能是疾病极少的一部分,与他们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我仍然支持妈妈们学习医学知识,尤其是疾病的防治和简单处理方面,只是自己须有自知之明。一旦孩子生病交给医生,要对医生有充分的信任,这也是互相的,这也是孩子疾病正常诊疗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食物,西医是怎么看待的,是作为营养补充,还是可以作为疗愈方法?对于食物西医是怎么区分的?按照什么逻辑去区分的?


西医中没有专门讲食物的篇章,比较接近的应该是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西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它提到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这是维持人类不可或缺的三大营养物质,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糖主要提供能量,同时也可以转换合成蛋白和脂肪,面粉、米类、红薯、土豆等富含糖类物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分为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是身体无法合成的需要我们从食物(尤其是肉、蛋、奶、大豆等含蛋白高的食物)中获取的,若是长期偏食或者摄入不足势必引起这些氨基酸缺失,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脂肪主要也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也是人类生命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物质。同时它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我们吃的植物油、坚果、动物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但食物不同所含的脂肪种类不同,因此主张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均衡摄入。


除了上述三大营养物质外还包括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包括A、B、C、D、E等多种类型 ,除部分机体可以合成外,它们大多也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若是偏食或者某种原因的造成维生素缺乏的话会造成疾病的发生。例如婴幼儿由于维生素AD、钙的缺乏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佝偻病,因此联合国推荐2岁以下的幼儿需要常规补充维生素AD;无机盐包括钙、钠、钾、铁等,它们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不同食物中获得。因此西医饮食建议就是正常人群合理荤素搭配、不偏食、均衡饮食,这样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机体才会趋于健康状态。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西医认为对于不同的人,食物都会有相同的作用吗?如果不同,是从哪里区分?


对于不同人食用相同的食物可能也会出现不同后果,当然这个“不同的人”西医上说一般特指病人,譬如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存在大量蛋白尿,对于这类人群要限制蛋白的摄入量,避免加重患者的肾脏负荷造成病情加重,所以主张优质蛋白饮食,可选择瘦肉、鸡蛋等动物蛋白;但是对于肝性脑病的患者饮食却与肾病综合征不同,须严格限制蛋白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


除了考虑到食物对机体有利的一面还要考虑到它对疾病的影响,需要权衡利弊,若是利大于弊则可食,相反则不食或者少食。总体而言对于健康人群我们建议均衡饮食,但对于某些病人饮食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食物。


怎么样的标准才是均衡饮食呢?有具体的数字不?


其实对饮食来说要求相对平衡,最起码不能偏食。现在很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膳食指南来指导国民的饮食,2016年我们国家也出台了膳食指南,包括一般人群的膳食、儿童膳食、孕妇膳食等,其中提到6个推荐。推荐一:食样多类,谷物为主;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多食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适量食鱼、禽、蛋、瘦肉;推荐五:少盐少油,控制烟酒;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尚食。对于儿童的饮食有比较具体建议如图所示: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儿童营养每天摄入量(g/d)


这些营养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吗?人体有可能可以合成不?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补充?


葡萄糖来源食物,当然也可以由氨基酸和脂肪组织通过生化反应转化而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机体合成,但是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这八种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获得,当然也可以通过静脉补充。脂肪酸中的必须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两种氨基酸机体是无法合成,需要外援补充包括食物或者静脉输注。


我们看到一些素食群体的人好像各项体征也挺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素食没有什么不好,包括美国的2015版膳食指南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素食。素食中豆制品、坚果、植物油等均含有人类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同时多样化的素食食谱保证了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这样完全可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求,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


关于育儿,对于小孩的生长发育,会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吗?这个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是超过这个标准范围,可以定义为不正常吗?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生长吗?


对于孩子的发育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标准。标准会有与年龄对应的一定的身高、体重的参考范围,这个标准来源于国家大样本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通过统计学得出的均数。


个人觉得低于或者高于所谓参考标准也不一定不正常,毕竟还有小概率情况嘛。只要不偏离标准太多,同时身体健康,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标准刻意要求自己的孩子,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能存在不同体质、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孩子必须要吃一定量的营养物才能长大吗?


由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快,对于蛋白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提倡适当优质蛋白饮食,但是依然要适量。同时也讲究荤素搭配,不能偏食。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快了,2015年第5次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平均身高和体重要比10年前均有明显增加,这说明饮食对于孩子生长发育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身体的好坏和食物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自己专业的限制,可能对于食物与孩子疾病相关性认识比较粗浅,据我所知西医里没有提到食物与疾病的发生有必然关系。当然某些食物所导致的特殊疾病除外,譬如对鸡蛋过敏的孩子,则不能摄入鸡蛋。


但西医一般在疾病的急性期提倡清淡易消化饮食,这可能与疾病急性期孩子的胃肠功能弱有关。中医中提到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西医研究中发现肠道和肺存在同样的受体,据研究发现,它们在胚胎时期来源于同一组织,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医的理论。


孩子冷了,热了,心情不好了有可能导致疾病吗?为什么会?为什么不会?


一般受凉或者受热会生病,最常见的疾病为呼吸性疾病,一般与孩子感染病毒或者细菌有关。西医认为生不生病与机体的免疫力、病原体的数量以及病原体的毒力这三种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情绪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密切关系,好的情绪免疫系统要强于悲观的或者压抑的情绪,因此现在医学模式由最初生物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关于疾病的处理,西医主要的治疗标准是什么?治疗过程中,会考虑到体质年龄等等的吗?


西医会有治疗标准,是否纳入治疗标准与该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否减少患者痛苦、是否改善患者预后等相关,这些需要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目前对于很多病种都出台了专家共识以及指南来指导医生,使医生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在治疗过程中,因涉及到药物的吸入、分布以及代谢,需要考虑患者体重、营养状况、是否耐受不良反应、过敏情况、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是否存在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


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一般认为是由于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机体的自我稳定调节出现失调或者紊乱,机体最初出现代谢障碍、进而出现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机体组织细胞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它发生是极其复杂的过程。


对于用药有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情况下推荐用药,什么情况下推荐自愈,有多少疾病西医有把握是可以自愈的?有多少疾病西医有把握可以完全治疗好的?如何看待人的自愈能力?


机体通过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控使机体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可以称之为机体自愈能力。


一些简单疾病譬如上感、胃肠炎等疾病我们可以尝试着不做特殊干预让机体自己来调控,但是很多疾病还是需要医生的干预,才能帮助机体战胜疾病。


譬如机体患感染性疾病,则需要通过发生免疫反应战胜病原体。但是在免疫过程中杀死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和坏死,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器官衰竭,例如SAS病毒感染、甲流、禽流感、重症肺炎等,因为机体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肺损害呼吸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需要适当干预来帮助机体战胜病原体、减少疾病对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


西医怎么认定错误治疗,过度治疗?对于没有治好反复的病西医如何看待?


错误治疗我觉得是由于不适当的治疗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错误的诊断造成错误治疗,另外一种正确的诊断治疗错误,这两种均可导致疾病加重。过度治疗一般认为超出疾病的治疗规范范围所做的检查、治疗等,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做肺部CT、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等等均属于过度医疗。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西医对于疾病治疗结果要求尽可能彻底治愈,不能治愈尽可能使症状消失,症状不能控制的尽可能减少痛苦。特鲁多曾经讲过对于患者我们应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说明目前医学能彻底治愈的疾病还是较少,尚有很多疾病不能治愈,如免疫性疾病(类风湿、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等)、肿瘤、代谢性疾病、高血压、哮喘、慢阻肺、某些肾脏疾病等,需要通过长期用药或者终生用药来控制症状,对于西医治疗效果差的有时建议患者寻求中医来调理治疗。


西医如何看待疾病本身?疾病本身是好还是坏?


疾病对于机体本身来说是不好的,因为它可以造成患者痛苦,严重的情况下致残或者导致患者死亡。免疫系统目前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地方,研究发现不同疾病对机体免疫性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疫苗就是通过死菌或者毒力低的活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如乙肝、腮腺炎、麻疹等疾病。对于没有注射过疫苗的人,得过上述疾病的人一旦痊愈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保护机体避免再次感染。


如果从免疫力增强的角度来说呢?比如一些发烧,流鼻涕,有没有促进免疫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感冒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感冒时病毒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杀灭病毒,同时干扰素也可以消灭机体内发生突变的细胞(如肿瘤细胞),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偶尔的感冒可以强化免疫系统。


但某些儿童易得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反而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可以引起病情加重,加重机体的损害。


治疗的过程中,您觉得患者最需要配合的是什么呢?


对于感冒的孩子若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般建议患者充分的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让机体自我调控,给机体自愈的机会,一般3-5天症状会自然消失。


关于情绪。好的情绪可以帮助疾病恢复吗?是否有决定性的作用呢?西医是如何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的?一个人患有绝症的人,有可能自愈吗?


好的情绪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机体战胜疾病,但这并不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疾病转归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病因是否去除、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适当干预、患者的基础情况等,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综合的治疗方能使疾病朝着有利方面发展。


咱们国家虽然很多三甲医院设有心身科,但是一般只有确诊患有心身疾病才去就诊,而且大多数需要应用药物来控制。


对于患有器质性疾病情绪不好的患者临床医生们也常常去安慰他们、开导他们,尽可能使患者的保持乐观的情绪。像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会尊重家属意见选择隐瞒患者病情,以免患者知道病情,精神崩溃反而加速病情的进展。


至于绝症的病人,最多见是癌症,特别是癌症并发多个脏器转移的患者,个人觉得自愈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您认为从心理治疗方面治疗身体疾病的可能有没有呢?绝症有没有呢?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模式的模式的出现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关注疾病本身对机体的影响,还需要关注心理和社会环境对机体的影响。一旦患病可以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予以心理干预,但不能仅仅予以心理干预而忽视药物对疾病的重要影响。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因为心理对疾病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恰当心理干预对机体的影响也是需要时间方能见到效果,因此提倡心理可以作为一项辅助治疗,当然一些单纯的心身疾病除外。


良好的心理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予以良好的心理干预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要让其保持乐观的情绪,有着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还是有利疾病的控制,但是同样不能作为唯一的治疗方案,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关于西医的目的是什么?西医所涉及到的只是疾病吗?还是人的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涉及,能具体的说说吗?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的呢?


所谓西医最初叫做西方的医学,其实应该叫做现代医学,它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室检查,同时通过医生的视、触、扣、听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而得出疾病的诊断,从而根据疾病做对应的治疗方案,它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病痛,辅助机体重新回到自我稳定的状态。


其实随着对疾病的研究,西医已经从生物模式转变到现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一些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引发的疾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性疾病等无法得到良好治疗。研究发现它们与人类的心理、社会环境有明显相关性,通过对心理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干预可以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因素对于机体的健康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三者共同处于平衡健康状态机体才能保持健康不生病。


您觉得中医可以通过科学做到实证吗?对于未知领域的事物,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证实呢?有什么方法呢?怎么判断呢?还是必须要等科学家来说一个答案呢?


可以通过科学证实吗?我觉得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现在西医才几百年的历史,人体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领域,对于这些未知的领域,我们若是有能力的话,那就需要本着求真的态度,通过务实的作风去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您觉得西医看待疾病,更倾向是乐观派还是消极派的呢?


在临床工作中,每一医生都会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对待患者。


但这种乐观也并不是没有内涵的乐观,这种乐观是来源于医生系统深入地对疾病的研究,有能够治疗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信心和能力。同样医生的心态反过来也会影响患者的心态,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病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看待人这个物种的时候是以什么态度看待的呢?


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够存在于这个复杂社会环境自然就会有其存在的道理。会有生老病死,需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平衡和谐共同发展,这就要需要我们保有平常心,用整体观、大局观方法来观察研究探究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相关阅读

中医说的正邪斗争是怎么回事呢?BBC纪录片这样说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采访一位西医 |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

热门文章

  1. 5月7日截至14时8分,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2024-05-07
  2. 房地产开发板块再度拉升,南国置业回封涨停2024-05-07
  3. 5月7日截至14时11分,南向资金净流入超50亿港元2024-05-07
  4. 君亭酒店:公司直营店“五一”期间营收接近900万元,同比上升20%2024-05-07
  5. 网易港股跌逾5%,回吐前两日多数升幅2024-05-07
  6. 化工板块持续走强,湖北宜化尾盘涨停2024-05-07
  7. 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普涨,韩国综指涨2.16%2024-05-07
  8. 5月7日截至14时44分,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2024-05-07
  9. 深天马A:预计今年公司柔性AMOLED手机产品出货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4-05-07
  10. 巨轮智能:公司液压式硫化机在手订单合同总计超10亿元2024-05-07
  11. A股收评: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缩量涨0.22%,染料、军工信息化概念股走高2024-05-07
  12. 今日涨跌停分析:65只涨停股,57只跌停股,蔚蓝生物(合成生物)5连板2024-05-07
  13. 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21.4亿元2024-05-07
  14.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687亿元,赛力斯成交额69.83亿元居首2024-05-07
  15. 五一就来甘孜吧丨提醒告诫书发布!2024-05-07
  16. 吹牛软件被监管(吹牛软件最后怎么处理的)2024-05-07
  17. 卡西莫多的礼物(华晨宇卡西莫多的礼物)2024-05-07
  18. 卫星互联网概念午后冲高,上海沪工直线涨停2024-05-07
  19. 军工板块午后持续走强,超捷股份20CM涨停2024-05-07
  20. 6G概念震荡拉升,达华智能涨停2024-05-07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手机"陪睡"是恶性脑肿瘤的危险因素!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揭秘早期症状

    大多数人都知道长时间看手机对眼睛不好,有可能会早早出现白内障症状;低头看手机还会让你的颈椎改变曲度,患上颈椎

  2. 2 红豆原来可以做这么多美食,20款简单又好吃的精致小点心!

    点上方蓝字关注烘焙天地一个专注0基础免费学烘焙的平台微信号:bake360 换季时节,多数人易感心烦

  3. 3 教育部: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建议老师和家长收藏)

    好多孩子写字会有倒笔顺的现象,不管是刚学写字还是已经读到了小学三五年级的孩子,写字笔顺经常还是会错。你自己有

  4. 4 避孕药,了解一下?

    旧文... 昨儿又有粉丝问我... 今儿再发一遍... 各位老爷这次记得记在本本上呐... 避孕药可分为3种 每次服用可避孕1个月左右 因为时长所以激素含量大 副作用很多 因长效避孕药对女性

  5. 5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直呼累,每个班上都少不了几个当纪检委的妈

    当下都说婆媳关系紧张,但在人家毕竟是一家人,哪里有什么大的仇恨,说几句软话就过去了,然而在小编看来,老师与家

  6. 6 你知道吗?中秋节应该是这样过的!

    亲爱的们,节日快乐!

  7. 7 团圆聚会,宝宝扎堆,这么做轻松过节

    大家中秋佳节过的怎么样啊?是不是刚刚从喜悦的节日气氛中醒来。要带孩子回家咯,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怎么能少的了一

  8. 8 如果有来世,你还愿意做女人吗?评论看哭了……

    聪明的父母,会遵从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成为自己,而不是长成别人喜欢的模样。

  9. 9 挽回前任,你一定要成为他最喜欢的女人

    挽回前任不算难,但是能够留住前任的心,一次挽回永远相亲相爱就不容易了,好的分手能够促进感情,差的分手会毁灭感情。

  10. 10 共读丨强弩之末:扶摇?扶汉?扶不起阿斗

    ▲点击上方 蓝色小字 ,立即关注元知共读 作者|不雨亦潇潇 · 主播|阿成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共读《三国志 蜀书》。 在诸葛亮死后的近三十年中,刘禅依旧作着他那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