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

[原创文章:www.ii77.com]


[好文分享:www.ii77.com]

南宋人姜夔(约1155—1221)是个鬼才,用如今的话说,他是个斜杠青年。我们介绍他的身份,应该是如许的:词人/诗人/音乐家/散文家/书法家……


他自小熟读杜牧描写扬州的诗歌,对这座唐朝数一数二的荣华都会十分神往。


大约22岁那年,1176年的冬至日,他终于来到了扬州。


然而,相见不如想象。他在扬州城外,放眼望去,满是荠草和麦子。进了扬州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一座战后的荒城,庖代了杜牧诗句中的荣华意象。


姜夔心里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怆。他写下一阕词,作为这座梦中之城的挽歌: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此刻、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这阙《扬州慢》,在比来的100年间,成为姜夔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因为它入选了高中语文教科书,好多人都能全篇背诵,或背出个中几句。


很长时间里,我认为这阙词的作者是一个老头儿,对着衰败的旧时城市喃喃自语。后来才知道,姜夔写作这阙词的年数,就是现在一个大学卒业生的年数。


芳华无敌,活力无限,在姜夔那边,却酿成了家国落莫,岁月清空。


而这阙词,则是南宋时代的哀歌,也是姜夔小我的谶语。


▲姜夔画像(溥心畬绘)




01. 写《扬州慢》也是爱国



汗青从来不会对任何时代的过客温柔以待。要不是有80多阙词和180多首诗传世,姜夔也会像分歧时代的、无数的男女老小一般,静默过完或悲或喜而又无人知晓的平生。不留一丝陈迹,消散在浩瀚的汗青长河中。


但我们今天仍然知道姜夔此人,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功业,或做了什么官。恰恰相反,他一无所有,没有功名,没有财帛,没有传奇性的事迹,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家都没有。


姜夔童年就随父亲脱离田园——饶州鄱阳。也许在他14岁的时候,父亲在汉阳为官任上不幸病逝,他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姐一家生活。


成年后,他起头漫游吴越一带,追求生活出路。


《扬州慢》是他这一时期经由扬州写下来的。他在词中至少有四五处化用了杜牧关于扬州的诗句,但那些荣华风流的汗青记录,都被他拆解成哀思的铺垫。起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化用的是杜牧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八个字就写出了扬州昔时何等的荣华。然后笔锋一转,又是一处化用杜牧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而此时,姜夔面前的扬州已全然分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汗青与实际终于在这里交错和疏离。连池台草木这些无情之物,尚且厌谈兵事,况且是人呢?


史载,金兵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等年份数次南侵。尤其是1161年这一次金兵入侵,影响稀奇大。其时,南宋朝臣慑伏,争相全家窜匿,作为前方的江淮区域则生灵涂炭。扬州、楚州(淮安)、镇江、建康(南京)一带,屡遭洗劫,公民死伤惨重。史书说,“扬州空虚”


姜夔如斯悲郁,恰是源于汗青与实际的伟大反差。而在一座城市兴衰的背后,我们分明听到的是,一个时代的啜泣。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罗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扬州雪景,昔时姜夔在雪后来到扬州 图源/摄图网


以前有人说姜夔不爱国,在南宋领土日仄的配景下,还在写清冷的文句,于国是无补。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否真的读懂了《扬州慢》?


任何时代,爱都城不是只有一种表达形式。像辛弃疾一般,老当益壮上前方,上疆场,这是爱国;像陆游一般,写激烈的诗骂屈膝派,骂仇敌,这是爱国;像姜夔一般,记录一座城市的衰亡,训斥战争对文明与生命的糟踏,这同样是爱国。


每小我的个性和际遇纷歧样。有的人生成情绪丰满,心里烧着一团火,提笔就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语);而有的人生成内敛,体寒,写出来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语)。然而,这两种人所写的诗词,背后的家国情怀是一致的。


实际上,辛弃疾与姜夔是互相赏识的亲信。辛弃疾并未因为姜夔的诗词没有横目金刚的形态,就认定对方是本身的对立面,如今的工资什么反而要以辛弃疾的爱国作为独一的形态,来权衡南宋的其他文人呢?


或许,宽容该当列为爱国的前提。不克宽容分歧爱国形态的存在,自己就不配谈论爱国的话题。


▲扬州繁花 图源/摄图网




02. 江湖游士的平生



姜夔并没有离开时代而活,只是时代先甩掉、尔后又容纳了他。


在隋唐今后的传统中国,一个平时人家的念书人(哪怕像姜夔如许,父亲中过进士,做过处所官),根基上只有走科举这条路,才能过上面子的生活。


而宋代的问题是,士医生的地位被抬得很高,引诱念书人挤破了头去走科举独木桥。杯水车薪的究竟,必然有大量的落榜念书人游离在正常的社会阶级之外:他们饱读诗书,下笔成章,但没有功名,进不了体系;与此同时,他们已不是农民,不会也弗成能归去种地,也不是商人,商人还处于被漠视的阶级。


他们的独一出路,仍然只能依靠出卖“常识”为生。


南宋时期有好多科举的弃儿,在以都城临安(杭州)为中心的城市圈中游走。他们非官非隐,没有收入起原,于是接纳创作诗词投献给达官贵人的形式,来谋求经济上的帮助。


这些人在汗青上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


姜夔就是一个江湖游士。


他是一个被科举的筛子漏掉的人才。汗青没有留下他早年考科举的记录,但从他40多岁还执着地凭借本身的音乐才能,给朝廷供献大乐议和铙歌的行为来看,他心里是盼望经由科举获取功名,从而解脱游食生活的。姜夔在第二次献上他的雅乐作品后,礼部给了他一次测验机会,不幸未被登科。


这跟杜甫昔时流落长安的履历颇为相似。40岁那年,杜甫向唐玄宗献了三大礼赋,据说唐玄宗读后很写意,却未真正重用他,导致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馂余,四处潜悲辛”的辱没生活。


姜夔比杜甫稍微幸运一点点。究竟时代分歧了,南宋那些被科举甩掉的人,以游士阶级的面貌显现并被时代回收了。这些人不再把诗词写作看成乐趣和消闲,而是看成职业和饭碗,有点雷同于元代今后的职业戏曲家、职业小说家。若放在现现代就更好懂得了,就像是鲁迅写杂文、金庸写武侠,都是餬口的身手。


姜夔固然科举不中,但凭借才调照样很轻易找到赏识他的“雇主”。


1187年,33岁的姜夔结识了有名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是姜夔父亲的同年进士,早年在潭州(长沙)仕进,后假寓湖州。萧德藻很赏识姜夔,感伤本身写诗40年,总算碰到一个能够一路谈诗之人,于是将他带到湖州一路生活,并把本身的侄女嫁与他为妻。


经由萧德藻的介绍,姜夔熟悉了杨万里。经由杨万里的介绍,他又熟悉了范成大。他的交游圈子越来越大,包罗朱熹陆游辛弃疾等人,都对这个后生仔另眼相待。这些人都是南宋政坛、文坛名宿,年数遍及比姜夔大二三十岁。


在湖州客居十年后,萧德藻年迈随儿子脱离湖州,姜夔于1197年移居杭州,依靠好友张鉴为生。如许又过了十年。


张鉴身后,姜夔孤吃力无依,四处游食,贫病而终。


1221年,67岁的姜夔卒于杭州。死时,他最大的儿子仅有十多岁(尚有三个孩子早夭),幸好他的词友吴潜等人筹款为他摒挡后事,将他埋葬。


用世俗的目光来看,一个失败者草草渡过了他的平生。仅此罢了。


▲漂流江湖是姜夔平生的写照 图源/摄图网




03. 最纯粹的那种人



放宽汗青的视野,我们将看到,每一小我都是时代的棋子。


姜夔从10岁到50岁的时光,宋金媾和,隆兴订定合同维持了40年和平。举国承平,西湖歌舞,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一个别制外之人,尚且在诗词中隐晦地指摘朝野荒嬉,更不要说身为主战派的陆游、辛弃疾等人若何疼痛消费身上的荷尔蒙了。


我们如今总在感伤,陆游、辛弃疾如许的人物在南宋朝廷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借诗词浇心中块垒。其实,他们的遭遇就叫“生不逢时”,他们生射中最好的时光赶上了和平时期,“收复华夏”便退守为一个遥远的梦乡。比及朝中主战派占有主流,北伐蓄势待发,陆游已渐渐老矣,60多岁的辛弃疾还能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激昂赴国难不久,也就病重了。


当66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预备北伐的时候,姜夔也替年长本身15岁的老英雄终于等来报国时机而愉快。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写下有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则与之唱和,写下他平生中最豪迈的词: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往来。使君心在,苍厓绿嶂,吃力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约,认得征西路。华夏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其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在这阙词里,姜夔将老英雄辛弃疾比作诸葛亮,表达了对其北伐的等候。尽管两年后辛弃疾就病逝了,而这场声势浩荡的北伐后来也宣告失败,但在时代的理睬下,平生俯仰由人、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姜夔,照样一改他清空的笔调,写出了热情的文句。


可是,回过甚看,辛弃疾平生困窘于北伐无门,姜夔平生困窘于生计艰辛。他们生活在统一个时代,却处在完全分歧的阶级,面临的实际问题全然分歧。姜夔最后可以追到辛弃疾的境界,实属不易。


我们不知道辛弃疾是否对姜夔有过生活上的帮助,但与姜夔几乎同时的另一个词人刘过,的确曾凭一阙好词获得了辛弃疾的挥金如土。可见,在体系内的辛弃疾固然精神上很吃力闷,但物质上倒是很充实的。当然,辛弃疾也很尊敬有才调的潦倒者,所以才会出手阔绰。


作为一个江湖游士,姜夔可以获适合时的名宿和显贵的尊敬,平等往来唱和,也能够看出他是一个为人有庄严、有分寸的人。


宋代对一小我的文艺作品的批评是很苛刻的,最根基的要求是“人如其文”。首先你做人得过得去,你的作品才有价格。人没做好,作品写得再好,毕竟会被嗤之以鼻。南宋末年的张炎谈论姜夔的词,说“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又说他的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种概念极具代表性,奠基了后人懂得和评价姜夔词的基调。


反过来说,姜夔的词在他的时代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和承认,也解说了这个平生漂流、俯仰由人的“飘泊巨匠”的确有着高洁的人品和人格。


姜夔追随好友、官N代张鉴寄寓在杭州的时候,张鉴曾提出要给他捐个官,但姜夔拒绝了。这是他狷介、路子正的处所。尽管平生倚赖别人而过,但什么该取、什么不应取,贰心中自有一根红线。或许,恰是因为他的人格苦守,如他本身所说,四海之内承认他的亲信不少,但却没有一小我可以解救他于贫困之地。


也好,人穷但不克志短,不克失去底线。


在生活中,姜夔是困吃力的,是要靠别人救济的,但在精神上,在作品里,他是尊贵的,是澹泊疏远、温婉和平的。他有一种超越自身阶级的气宇,可以彻底解脱平常的束缚,所今后人说他,“虽终身草莱(布衣),而风流气韵,足以标映后世”


事实上,江湖游士这个阶级是经常被人非议的,不克白手起家,不免招来风言风语。但自始至终,没有人非议过姜夔。其时人反而赞美他气韵潇洒如“晋宋间人”,把他比作东晋的陶渊明、晚唐的陆龟蒙。


因为,姜夔做到了“往来江湖,不为富贵所熏灼”,本身家无立锥之地,却还会给更穷苦的人留口饭吃。


他的履历、终局和人格,都很像杜甫。杜甫在弃官之后,带着家人漂流于西南,生命最后的10多年都是靠亲朋救济过活,最后病死在一条破船上,家人无钱为之敛葬。但从来没有人是以对杜甫有过任何非议,人们只会因为他的贫病交加、俯仰由人而对贰心生更多的哀悯,更深的尊敬。


姜夔和杜甫,是分歧时代中最纯粹的那种人。


他们最终靠人格和作品,在汗青上铭刻下他们的名字。


尽管他们生前是如斯的卑微。


▲姜夔的书法作品




04. 汗青的选择与价值



当然,任何死后之名的获得,都是有价值的。


有的人平生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只是换来汗青的一声太息;有的人郁郁不得志,为官不得升迁,只是换来治下公民的千年传颂;有的人空有一身胆气,却无缘杀敌报国,只是换来家国边境的一块缺角;有的人一生困窘,沉沦人世,只是换来后人咏唱的一行诗词……


像杜甫一般,姜夔早就看头了命运的这种“手法”。正如杜甫所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看头之后是看空,看空之后,是接管汗青付与个别的使命。


有的人生而为英雄,那就去斗争,哪怕皮开肉绽;有的人生而为诗人,那就去讴歌,哪怕一日三餐不饱;有的人生而为殉难者,那就去献身,哪怕于事无补;有的人生而为传承者,那就去偷生,哪怕忍辱负重……


若是说,杜甫的使命是以一己的流离转徙去记录整个时代的悲剧,辛弃疾的使命是以蹉跎的半生去挥洒他的英雄文句,那么,姜夔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宋]扬无咎《四梅图》(局部)


汗青需要他留下最真实动人的、有别于士医生玩弄或贪恋青楼女乐的恋爱文句,是以给了他一段没有究竟的吃力涩恋爱,让他吃力吃力追忆了泰半生: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回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


汗青需要他写下“前无前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咏梅名作,是以放置范成大理睬他到姑苏同住,并让歌姬学唱,于是就有了集作曲填词于一体的千古经典——《幽香》《疏影》


汗青需要他的伟大沉痛,来催生出“少年情事老来悲”“人世别久不成悲”如许的经典句子,是以给了他一个彻底告别疼痛相思的元宵节。


汗青需要他给那些没有田园的人一次恰如其分的感伤,是以给他预备好了一池的荷叶,等他写下“生平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田园”


汗青需要他对本身平生有个说法,是以在他晚年制造了一场大火,销毁他的居所,逼他写出“万里青山无处隐”的悲怆之辞,作为到处为家的一个句号。


汗青需要他在得当的时候对本身的人生做出总结,是以就放置他在岁末的绍兴听到了一阵阵辞旧迎新的鼓声: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仓促事势这样。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其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出身,唯有此情吃力。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正直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博得、天际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姜夔《玲珑四犯》


汗青留给他更主要的义务,是需要他来拓荒宋词的新路子。


在姜夔的时代,宋词经由柳永、周邦彦等精晓乐律者的书写,又经由苏轼、辛弃疾等名流“以诗为词”的书写,已经形成了婉约派和豪迈派的双重款式。姜夔的显现,不早不晚,正好成为汇聚宋词各类气势的大熔炉。他既继续了柳永词的本色,周邦彦词的典丽,又进修了苏轼词的清空,辛弃疾词的骚雅,前辈词人的成就被他熔铸成一种新的词风。


他成功地在两个壮大的词学审美传统之间别立一派。


后人评价指出,姜夔词“以清逸幽艳之笔调,写一己出身之情”,于豪迈、婉约之外,别开“幽劲”一路,“词至白石(姜夔)遂不克总括为婉约与豪迈两派耳”。


一代词学巨匠夏承焘也说,姜夔“在婉约和豪迈两派之间另树清刚一帜,以江西诗的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粗犷的坏处”。


自姜夔今后,整个南宋词坛根基是姜夔一派的“传人”。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甚至下了一个论断:中国词学自南宋中末期一向到清代的终了,能够说完满是“姜夔的时期”。


稀奇是在清代,姜夔直接超越苏轼、辛弃疾,成为清人心目中的宋代词坛第一人。他被誉为“词中之圣”,推崇他的人认为他的存在,如同“诗家之有杜少陵(杜甫)”,“文中之有韩昌黎(韩愈)”。


进入二十世纪今后,姜夔在大宋词坛名家中的排位略有下降,但也仅次于苏轼、辛弃疾,而与李清照、周邦彦并驾齐驱。


以他死后800年的影响力,再回头去看他生前的飘零与不幸,各种哀思已经变得很轻,很轻了。


平生的炼狱,只是为了完成经典的蜕变。


汗青选择了姜夔,而姜夔亦未辜负汗青的选择。



全文完,感激您的耐烦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宋]姜夔:《姜白石词纪年笺校》,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书社,1981年
[宋]周密:《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
叶嘉莹:《南宋宋名家词讲录》,天津古籍出书社,2005年
薛砺若:《宋词通论》,江苏文艺出书社,2008年
郁玉英:《姜夔词史经典地位的汗青嬗变》,《文学谈论》,2012年第5期
张宏生:《晋宋品格与雅情面怀——姜夔的生活模式与文化品质》,《文史哲》,2014年第1期




题外话:上周的交流群已经加不进去了,这里新建了一个,有乐趣的同伙,就加进来吧。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哪有什么山河无恙,他一生都在面对疾风

    01 公元1153年,南宋临安城。 榜单放出那一刻,一个剑眉星目的小伙子在心中暗暗喊了声“yes”!全国第一(省元/会元)的好成就,充沛母亲大人在闺蜜群里炫耀两个月了吧。 同来看榜

  2. 2 1867年,一个小人物冒死抵制近代数学 | 短史记

    1867年6月,杨廷熙,一位患有口吃症的小官员,倏忽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 他的文章,不只在国都之中广为撒布,连远在湖北的曾国荃与远在湖南的郭嵩焘也在阅读。曾国荃在家信里赞

  3. 3 【诗词人物】吴文昌/流沙过掌日西斜,望月夕颜今夜花

    点击上方“蓝字”存眷我们 吴文昌 ,吉林九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文化援藏援疆促进会会长,曾任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出书格

  4. 4 老电影《林则徐》里的这处奇葩情节,到底是“抹黑清朝”?还是“严重美化”?

    汗青迷群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存眷我们 问答 音频 探究 视频 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杨基宁 《我们爱汗青》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236,阅读时间:约8分钟 中国汗青题材片子的

  5. 5 王彦章死,大梁秒亡

    ⬆️ 点我⬆️ 你预备先看哪篇热文 : 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汗青是真的吗 |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 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 | 古代一两银子值几多钱 | 国外汗青书吹水的现象

  6. 6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汗青大私塾 出品 文:三清妙音 编纂:莉莉丝 中国古代的历来有所谓的“正史”和“别史”的区别,当然啦,对于一样人来说,别史往往和不靠谱挂钩,然则正史往往和“胜利者”挂钩

  7. 7 黄庭坚最知名的一首诗,其中两句火了上千年,如今成网络金句

    自古以来,有三种情绪最让人珍爱,即温馨的亲情、甜美的恋爱和珍贵的友情。前人曾感慨:“了解满世界,亲信无一人。”与亲情和恋爱比拟,能持续平生的友情仿佛更可贵,但也并

  8. 8 太极拳到底能不能打|大象公会

    从技击术到健身操的武林历程。 文|S.P 何须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张三丰教授张无忌太极拳的心法奥义:「用意不消力,太极圆转,无使隔离。当得机得势,令敌手其根自断。

  9. 9 三国第一枭雄之子,至今“活”在父亲的光环下

    说起曹操,后人褒贬纷歧: 有人视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巨猾,不外总的来说,毁誉各半。 然而,作为曹操的儿子,曹丕就没有他爹那么幸运了。不光为政治国被批没业绩,甚至被冠

  10. 10 慈禧曾花500万两建一豪华住所,结果,却成了袁世凯放棺材的地方

    点击上方 " 企业家收藏 " ↑ 免费订阅出色内容 1916年夏,因称帝晚节不保的袁世凯在中南海咽气,在其身后,北洋当局为他放置了一场规格盛大的葬礼,安放尸体的棺木就摆在袁世凯生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