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魔都”,悄悄火了一千年

[原文来自:www.ii77.com]


[转载出处:www.ii77.com]

隋炀帝杨广最爱的城市,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而是在他之前似乎名不见经传的江都(扬州)。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经常在江都(扬州)城内,自怜自艾摸着本身的头说:

 

“好头颈,谁会砍下我这颗人头呢?”

 

这是一位天才的帝王,也是一位率性妄为的帝王。

 

他先知而灵敏地预见到了中国城市沿着长安-洛阳-扬州一线,从黄河流域到江淮流域的东迁成长趋势。但他太甚先知又太甚率性。


其时,世界群雄并起,隋炀帝却带着20万禁军,自顾安闲扬州巡幸玩乐,完全无意北返,他有时甚至对萧皇后说:

 

“外间大有人图侬(我),然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后主),卿不失为沈后(陈后主妻)。”


而且自嘲说:“贵贱吃力乐,更迭为之。”

 

然而,时间并不给他机会。


大业十四年(618年)阴历三月,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人动员政变。隋炀帝被弑,时年50岁(569-618)。

 

此后,世界持续大乱,一向到唐朝继之而起。而隋炀帝给此后的..留下的,是一座即将闹热千年的帝国名城——扬州。

 

后来,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游览扬州的隋朝古行宫后,写下了《隋宫》这首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际。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


▲隋炀帝的死,也是扬州城崛起之时。

  

 

1

 

 

在中国的城市成长史上,扬州的崛起,是一个标记性的转折点。

 

在扬州之前,中国的一线城市历久在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之间扭捏。尽管位处长江、淮河流域的建康(南京)从三国魏晋南北朝起头谨严登场,但在其时,南京一带的江淮流域经济并未跨越北方。能够说,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仍然是黄河流域。

 

但跟着魏晋南北朝的开垦,江淮流域的经济有了长足成长。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国经济带正在发生逐渐的东迁趋势。公元581年隋朝竖立后,仍然以西部的长安为首都。其时,政治中心在西部,但经济中心却有逐渐东迁的趋势


为了将江淮区域的财赋运入关中区域,从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前后耗时6年,征发数百万民工,最终开凿出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器材保持长安-洛阳-扬州-江南区域,南北纵贯杭州-涿郡(北京),全长4000多里,保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洪水系的京杭大运河的前身——隋唐大运河。

 

▲保持黄河流域与江淮流域的扬州,是隋唐大运河的十字中心点。

 

天才的隋炀帝想毕万功于一役,但他的急功近利和滥用民力,建筑大运河和三征高丽等竭尽帝国资源的超等工程和战争,最终导致了隋朝的消亡。

 

隋炀帝虽死,但他给继之而兴的唐朝和此后的..,打通了纵贯器材南北的血脉:大运河。作为大运河保持黄河流域与江淮流域的中心点,扬州的崛起,已经弗成反对。

 

按照南朝刘宋时人鲍照的记载,其时的扬州已经是一个四方辐辏的通都大邑,在南朝时期,就显现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保持,则使得扬州成为了中国器材南北交汇的十字中心点。

 

其时,扬州拥有“襟江、控河、距海”的三大地舆优势。“襟江”指的是接近长江,“控河”指的是位处大运河的器材南北十字交叉点,“距海”指的是隋唐时期的扬州是一座滨海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之一。隋炀帝甚至为此赋诗说:“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唐代扬州城襟临长江、坐控运河、滨海利航。

 

对于扬州的闹热,中唐诗人权德舆在《广陵诗》中赞叹说,扬州是一座“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的交通中心城市。李白则赞颂扬州“万舸其中来,连帆过扬州”。曾经流连扬州三年之久的杜牧,更是赞美扬州“长江五千里,交游百万人”。

 

隋唐时期,所有从江南运往长安的漕运船舶,都要在扬州停靠中转。作为大运河的中心点,扬州也是以成为了官方的漕船、民间的商船和客船等各路货运的中轴点。


因为隋唐时期,浪潮甚至能够倒灌直抵扬州城下,扬州作为海上货运的始发港,在唐代时也成为了与广州、泉州、交州并称的东方四大商港。

 

其时,船舶从扬州港出航,可东通..,南抵南洋,西达西亚。因为海上商业蓬勃,唐朝时期的扬州城内,历久侨居稀有千..商人,此外来自波斯、大食、婆罗门、新罗、..、高丽等国的商人也是不可胜数。对此,《旧唐书》说:“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世界。”

  


2

 

 

在这种经济的强大辐射下,其时,“世界文士,半集维扬”,全国一半的常识分子都去过扬州,乃至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成为了从南朝到隋唐时期,各个阶级人士的美妙神往。

 

初唐时期的扬州本土诗人张若虚(约670-约730年),最终写出了被后世称之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流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万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委宛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岁首照人?

人生代代无限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堪愁。

谁家今夜扁船夫?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盘桓,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写的是初盛唐时期,扬州城南郊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听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中,张若虚以他清淡冲和、平静内敛的表述,从一种远大的生命视角和宇宙视角,触及和显现了美景、生命与永恒的魅力。

 

但在唐代,《春江花月夜》并不被正视,此后这首诗历久湮没于汗青的烟尘之中。一向到明朝嘉靖年间复古活动兴盛后,各类唐诗选本才纷纷起头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之后,明清两代对这首诗越来越正视。清末学者王闿运称之为“孤篇横绝,竟为人人”,民国粹者闻一多则评价“这是诗中的诗,巅峰上的巅峰”。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恰是扬州城的美景。

 

张若虚作古前四年,大唐开元十四年(726年),脱离四川东游的26岁的李白(701-762),在刚游历江西写下《望庐山瀑布》后,折上金陵(南京),并在这里碰见了37岁的诗人孟浩然(689-740)。李白平生自视甚高,甚至对小迷弟杜甫都有点爱理不睬,然而对于孟浩然,李白却倾泻了深情:

 

吾爱孟夫子,风流世界闻。

朱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平生波动、仕途困窘的孟浩然闲逸清发,是李白景仰和心仪的诗人。于是,他们一路结伴前去扬州,李白为此写下《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诗中的广陵,是扬州的旧称。史料记载,身世巨巨室庭的李白李令郎此次共在扬州待了半年,“散金三十万,有潦倒令郎,悉皆济之”。豪爽的李令郎挥霍无度四处漫游,但怀才不遇的孟浩然无心游玩,随后又从扬州沿水路折上长安列入科举测验。

 

一向到九年后的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多次落选的孟浩然,又在江夏(今武汉)碰见了李白,这一年,孟浩然47岁,李白35岁。

 

在黄鹤楼,孟浩然再次搭船东下扬州,老友李令郎为他赋诗送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但滔滔长江,李令郎送行的深情厚谊,却难掩孟浩然仕途无望的悲痛。在扬州有名的扬子津渡口,孟浩然写下了《扬子津望京口》: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在唐诗汗青上,扬子津和瓜洲渡,是两个主要的地舆名词。


作为扬州城外南来北往、东航出海的两个最主要渡口,扬子津和瓜洲渡频仍显现在唐诗和唐代史估中。若是不克懂得扬州在隋唐时期的汗青地舆位置,就难以懂得扬子津和瓜洲渡对于唐人和唐诗的意义之地点。


因为这里,恰是隋唐时期,中邦交通的十字中心点,这里,不光是汗青烟云的浩瀚之地,不光有巨船大舸人来货往,还有诗人们游历维扬、南下北上的爱恨情仇。

  


3

 

 

令郎李白辞别石友孟浩然20年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兵变,翻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历经此次重劫,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饱经灾难。此后,黄河中游区域逐渐衰落,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中心,逐渐东迁至以汴州(开封)和扬州为代表的黄河粗俗和江淮流域。而扬州,更是在安史之乱今后,崛起成为其时大唐帝国的第一经济都会。

 

能够说,扬州恰是大唐的魔都

 

天宝十四载(755年),大唐官方生齿普查,帝国可以把握的生齿约为5200万人。但到了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也是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大唐可以把握的户籍生齿只剩下了1600万人。


面临战乱、瘟疫、饥馑、徭役等各类魔难,除了死难人群外,中国生齿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活动起头了。而位处世界交通十字中心的扬州,则成了大唐子民南下避乱的主要中转地。

 

对于这场灾难,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中写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面临像西晋永嘉时期北人南逃的局势,其时,“中夏不宁,士子之流,多投江外”,“衣冠士庶,家口亦多避地于江淮”。在这种南奔避祸的愁吃力中,诗人李端被困在扬州的瓜洲渡口,他写诗《晓发瓜洲》言道:

 

晓发悲行客,停桡独未前。

寒江半有月,野戍渐无烟。

棹唱临高岸,鸿嘶发远田。

谁知避徒御,对酒一潸然。

 

尽管北方近年战乱,此后更是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历久盘据局势,但安史之乱时相对恬静的扬州和江淮流域,却成为了大唐帝国维系生存的要害。


大唐帝国仰赖着江淮流域的财赋,最终得以撑持平定了安史之乱。以扬州为中心点的大运河,更是成为了大唐帝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在此根蒂上,扬州不光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冲击,相反还一跃成为了中晚唐时期的第一大经济都会,乃至其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个中的“扬”指的恰是扬州,而“益”则指的是益州(成都)。

 

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江淮流域转移,位处大运河沿线的扬州、姑苏、杭州等城市敏捷崛起,扬州更因位处大运河十字中心点而受益最大。大唐汗青上最闹热的魔都扬州,在唐诗中日渐显赫起来。

 

在安史之乱后,诗人王建(768-835)在《夜看扬州市》中,为我们显现了一个比盛唐时期还要绚烂的扬州城: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现在不似时常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曾经当过宰相,写下《悯农二首》的李绅(772-846),在《宿扬州》中记录了这座风情万种的城市: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桅竿近斗牛。

今日市朝习惯变,不须启齿问迷楼。

 

即使到了晚唐时期,诗人许浑(约791-约858)见到的扬州城也仍然荣华盛世:

 

炀帝首都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

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在扬州城的鼎盛巅峰中,大唐太和七年(833年),31岁的诗人杜牧(803-约852)赶赴扬州,出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府掌书记,并在这里渡过了最为风流烂漫的三年。

 

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让诗人杜牧爱恋不已。他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留下了一个千古风流之城的印象:

 

青山隐约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美女何处教吹箫?

 

对于深情爱恋的青楼妓女,杜牧又写道: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风流徜徉三年后,太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在赴长安前,长官牛僧孺组织为他饯行。送别宴会上,爱才心切的牛僧孺殷殷奉劝杜牧说,老弟才调横溢、前途弘远,只是要戒色保重身体啊!

 

才子杜牧于是装傻扮愣说,大人什么意思?我素来谨言慎行,不曾涉足烟花柳馆啊!

 

牛僧孺哈哈大笑,让人抬出一大框子文书,里面记载的都是杜牧在扬州的三年里,那月那日在那边吃喝玩乐留宿,以及何时何地碰到什么胶葛,牛僧孺派出的便衣保镖若何帮他黑暗摆平事端的记录。

 

杜牧大惭,后来,回首扬州三年的风流岁月,他在《遣怀》诗中写道:

 

潦倒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博得青楼薄幸名。

  


4

 

 

在浩瀚风流才子的见证下,扬州逐渐步入巅峰盛世。作为大唐帝国的贸易中心,这里更是安史之乱今后,才子文人和殷商富商的云集之地。


诗人白居易在《盐商妇》记载了一个嫁给“大商客”的扬州女子,因为丈夫在扬州经营盐业成为巨富,本身也过上荣华富贵生活的案例: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南北器材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

前呼厮役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斯。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皇帝。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况且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

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忸捏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

 

扬州的荣华和梦幻,使得晚唐诗人徐凝魂牵梦萦。在《忆扬州》中,他深情追忆了他爱恋的女子和那座让他如痴如醉的城市: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世界三分明月夜,二分恶棍是扬州。

 

诗人张祜(约785-849)对扬州也是念念难忘。写出“祖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这位大才子,平生仕途坎坷。当初,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非常赏识张祜的才调,于是亲自草拟奏章举荐张祜,并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

 

看到令狐楚的介绍,唐宪宗召来同样也是有名诗人的翰林学士元稹,扣问他张祜的诗写得怎么样,没想到嫉妒张祜才调的元稹却有意中伤说:

 

“张祜的诗只是虫篆之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甚分,生怕会影响陛下的习惯教化。”

 

大诗人元稹既然这么评价,唐宪宗对张祜的印象天然也一样。仕途难进,无奈下只有孤寂返乡的张祜于是寓居淮南,他在扬州流连许久,而且写诗称颂扬州:

 

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后来,张祜死在了与扬州邻接的丹阳(镇江),“人生只合扬州死”的张祜,最终也算长逝江淮之地。

 

▲大唐扬州城,梦幻里的惊鸿一瞥。

 

但大唐扬州城,即将在晚唐的哀歌中迎来末日。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十分困难平定黄巢之乱后,扬州城又陷入了长达五年的军阀混战。光启三年(887年),“广陵兵乱,毕师鐸纵兵大掠……自城陷,诸军大掠,日夜不已……货财在扬州者,填委如山……悉为乱兵所掠”。

 

其时,各路军阀在扬州(广陵)睁开激烈的围城争夺战,“扬州连岁饥,城中馁死者日数千人,坊巷为之零落,妖异数见”。在残暴的围城战中,扬州城内显现了大规模的人吃人,“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匹俦、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历经五年战争后,扬州最终“庐舍焚荡,民户丧亡,广陵之雄富扫地矣”。其时占有扬州的孙儒戎行无认为食,甚至杀人作为军粮,“悉焚扬州庐舍,尽驱丁壮及妇女渡江,杀老弱以充食”。

 

在这种残暴的战争、饥馑和瘟疫洗劫下,往日作为大唐魔都的扬州最终陷入衰败。晚唐诗人韦庄(约836-910)在战后经由扬州时,写下了《过扬州》:

 

昔时人未识干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在韦庄的笔下,扬州的荣华盛世已不复存在,而《过扬州》也成了大唐扬州城梦幻里程的最终记录。


此后,扬州城几度答复,又几度衰落。19世纪宁靖军之乱后,因为战乱、洪灾等多重原因导致运河淤塞的扬州,最终在清廷“废河运、行海运”的汗青厘革中,彻底失去了天时人地相宜的综合优势,转而沉溺成为国内的三线城市。

 

在唐诗的哀婉声中,谁人荣华梦幻的大唐扬州城,再也回不来了。



全文完,感激您的耐烦阅读,顺手点赞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朱云瑛:《隋炀帝与扬州》
生力刚:《唐代扬州交通与诗歌创作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陈艳芳:《唐诗与扬州》
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唐代诗人和扬州》,江苏古籍出书社,2002年
刘惠敏:《大运河对城市文明鼓起与经济成长的感化》
陈肖静、侯兵:《运河的变迁及其对扬州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海潮规划签约账号【最爱汗青】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标签:大唐 火了 悄悄
自媒体 微信号:ii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银两在明朝已是常用货币,但为何税收标准依旧用“石”来计量

    汗青大私塾 出品 文:刘不成 编纂:莉莉丝 明朝天启六年,全国税收共计麦四百三十八万石、米二千一百四十九万石,其余杂有棉、绢、麻布等实物数量不等。以实物作为税收单元单子

  2. 2 极简中外历史对照图:这边明朝建立,那边文艺复兴

    起原:混知(ID:hey-stone) 对于汗青, 人人最疼痛的莫过于横向对照。 你或许能一口气从夏朝背到清朝, 但换个问法或者就懵了, 好比: 夏朝竖立的时候, 其他国度在干嘛? 亚历山

  3. 3 长安为什么会改名叫西安?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683,阅读时间:约7分钟 汗青提问 长安为什么会更名叫西安? 答:中国古代城市成长史上的一桩大事,就是“长安更名”。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春,明朝

  4. 4 《36计》详解(完整版) 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起原: 收集 《三十六计》是凭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惟和雄厚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法,是中华民族悠长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 胜战计 1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

  5. 5 他死后25年,中华第二帝国横空出世

    公元581年,隋朝的竖立,标记着被定名为“魏晋南北朝”的快要400年大乱世行将竣事, 中华第二帝国 的大幕开启。 仅仅8年后,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从新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千百年

  6. 6 王琼颖评《征服自然》︱“浮士德的交易”与理想家园

    征服天然: 水、景观与现代德国的形成 [美]大卫·布莱克本著 王皖强、赵万里译 北京大学出书社 2019年10月出书 508页,95.00元 ━━━ ━ 文︱ 王琼颖 大卫·布莱克本(David Blackbourn)是

  7. 7 缅甸为什么没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_⊙) 天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舆 微信公家号:地球常识局 NO.1537-缅甸离开大明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纂:养乐多 在元代以前的中国历任政权眼中, 西南方陲都

  8. 8 卡普阿的陷落:汉尼拔战略滑坡的先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海潮规划签约账号【冷炮汗青】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元前212年,罗马在西西里取得重大胜利,攻下了叙拉古城,同年又在希腊成功

  9. 9 惊动整个日本的马鞍山文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3084,阅读时间:约8分钟 汗青提问 轰动整个日本的马鞍山文物,究竟是什么器材? 答: 中国历代出土文物里,能叫“老邻人”日本国“举国轰动”的,当属

  10. 10 古代著名诗人,为何大多都穷困潦倒?欧阳修总结的5个字非常精辟

    每当生活不如意时,世人常用一些励志名言抚慰本身,好比“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或许“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事理人人都懂,但若是能够一帆风顺,谁也不肯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反馈核实

Copyright 2024.爱妻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